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23日 星期三

    免费师范生就业进行时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23日 05版)

        今天上午八点半,中西部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在太原召开,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和师范教育司、学生司的主要负责人与来自中西部23个省教育厅的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了解就业实施细节不停地询问,保证免费师范生就业优先安排,确保他们到中小学任教有岗有编。而这样的沟通已经是第二次了。

        2011年大学毕业生中有一个群体注定引人注目,这就是2007年秋季入学的首届免费师范生。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收学费,免缴住宿费,并且发放一定生活补助,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安排。首届1万多名免费师范生来自全国31个省市区,入学时签订协议约定,毕业后要回到生源所在省份的中小学任教10年以上,其中到城镇教学工作的,需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

        四年来,免费师范生累计招收4.5万人。目前首届免费师范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引起媒体广泛关注:一时间,“免费师范生就业难”、“首届免费师范生上岗不容易”等标题屡屡见诸报端,真实的情况究竟是怎样的?记者在前不久召开的教育部直属师大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和今天的中西部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中,采访了培养免费师范生的部属高校、教育部和各省相关人士,希望了解到真实的情况。

        认识不同  进展不同

        据了解,2010年5月,教育部、人社部、中央编办、财政部印发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提出: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由有关省级政府统筹,教育等部门分工负责。确保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有编有岗。免费师范毕业生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校任教,履行国家义务。免费师范毕业生采取双向选择和政府安排两种形式就业。当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安排在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二年。2010年10月,教育部、人社部、中编办、财政部联合在北京召开了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要求各有关部门要落实责任、落实编制、落实岗位,做好履约管理,确保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提出了具体工作任务的时间要求,供需双方进行了沟通和对接。2010年11月,教育部召开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要求各地要着力做好首届1万余名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从总体来看,各地认真贯彻国务院和四部门文件,落实师范生免费教育就业政策,高度重视,取得了良好效果。有些省免费师范毕业生签约率较高。如海南生源90名免费师范毕业生均已落实任教岗位,签约率为100%,山西省为91%,重庆市为75% ,四川省为73%。最近一段时间各省签约数据仍在不断刷新。

        不过,在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实过程中,有的省份在认识层面、政策层面、工作层面以及部门协调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免费师范生就业工作的进程。

        志向不同 期待不同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免费师范生何文娟已经签约广西排名靠前的首批示范性高中——柳州高级中学,这也是她曾经的母校。大学四年,何文娟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学校各种活动,各方面表现出色。对于在入学时签订的《师范生免费教育协议书》,何文娟更愿意把它看成是自己和未来学生之间的约定。

        并非所有免费师范生都和何文娟一样。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告诉记者:“免费师范生普遍有去省市重点中学任教的愿望,但是由于各生源省份对教师吸纳程度不同,使得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部分毕业生没有应聘上重点中学,宁愿等待教育部门的分配,也不愿意去一般中学任教。少数免费师范生对双向选择缺少思想准备,忽略了自己综合能力的锻炼,缺少相应面试技巧和实战经验,在求职过程中缺乏竞争优势。”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济顺介绍:“大部分免费师范生从教意志比较坚定,但部分免费师范生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对就业政策的关注上,对自身的定位、求职技能、求职材料等方面没有完全做好准备,需要进一步强化对就业担当能力的培养。”

        由于各省的具体就业政策不同,将政策解释清楚,是目前对还未签约的免费师范毕业生最实在的帮助。东北师范大学副书记杨晓慧介绍:“我们学校曾有三个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学校任教,经过我们的政策解释,改变了想法,主动到吉林市县基层中小学任教。学校选派专人与各生源省份保持密切联系,开设免费师范生就业服务专区,专人专省研究政策,及时开展就业政策分省解读和分省咨询指导。召开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政策解读通报会,实现第一时间获取政策文件,第一时间面向学生传达。学校领导分别与每一个学生进行座谈,了解诉求,答疑解惑。”

        是的,经过四年的大学学习,免费师范生同其他的大学毕业生一样,期待找到平台更宽广、报酬更优厚的工作,这是人之常情。我们期待着各级政府有竞争力的政策出台,让基层教育工作更有吸引力。

        各地部门还需加强沟通

        会议进行中……贵州省教育厅相关领导介绍:“我们将在5月份做好免费师范生的供需见面会……”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负责人插话说:“你们的时间表太晚了,尽量往前赶,否则学生会着急的。”

        是啊,等待是焦虑的,与那些已经签约的同学相比,如果生源省的具体就业政策出台较晚,这种焦虑无疑会加剧。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规定,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岗位采取双向选择和安排就业两种方式落实。毕业前通过双向选择签订就业协议书的免费师范生,其档案、户口等直接迁转至用人单位及用人单位所在地户籍部门;毕业前未签订就业协议书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其档案、户口等迁移转至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筹安排,到师资紧缺地区的中小学校任教。

        虽然就业得到有编有岗的保障,但免费师范生的去向还是与本省政策紧密相关。分析有些省份的政策姗姗来迟的原因,有关人士解释:“每个省落实免费师范生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省份生源较多,要解决所有学生的编制和岗位,压力较大。有些省份对政策的理解还不到位。有不少省份,部门会签文件时间太长……”

        据了解,免费师范生的就业问题涉及各省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和财政厅四个部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情况决定了免费师范生就业的工作进展。但同时,也有不少省市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了诚意和成绩:山西省、天津市政府转发了四部门就业实施方案,加强统筹领导,推进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青海省则规定“接收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地区,中小学空编优先用于免费师范生安置。未经省级编制部门审核,不得将空编用于自行招聘。急需接受免费师范毕业生,因编制紧缺无法落实教学岗位的地区,由编制部门会同教育部门严格确定接收人数,并通过预留自然减员编制或临时调剂编制等多种方式落实安置免费师范毕业生所需编制。”

        尽心尽力的“娘家”

        会议进行中……“3月1日之前,要做好免费师范生的供需见面活动,再次进行双向选择;3月10日之前,各省教育厅要与六所部属师范院校交换免费师范毕业生双向选择信息,5月30日之前,各地要对未签订就业协议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安排就业,落实到中小学任教。”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给各省列出了明确的时间表,要求按时落实免费师范生的就业。

        尽管接收免费师范生的最终决定权在各级政府和中小学手中,六所部属师范院校还是派出领导参加中西部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他们希望最大限度提高签约率。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田辉呼吁各省:“我们理解各省工作的难处,也感谢大家为免费师范生就业所做出的努力。希望有的地区还是尽早地召开双选会。在学校里,来自不同省份的免费师范生相互会有比较,有的学生已经签约了,而有的学生还没得到任何信息,或者不同的省之间政策差别太大,这些都会引起学生很大的波动。”

        杨晓慧介绍:“学校为免费师范生开通了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定制服务,专门建设了免费师范生网络就业学堂和移动就业网,实现了信息服务的个性化和零时差。”

        刘利民说:“免费师范生是‘小题目,大文章’。今年毕业的免费师范生只有1万人,与2011年毕业的660万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相比,的确不多。但首届免费师范生社会关注,六所师范院校四年来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和最好的师资培养。各界认识还有提高的空间,政策也需要各地进一步细化,希望各地各部门在落实工作中尽全力抓紧落实。我们现在主要的工作就是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让免费师范生到中小学任教,最大限度地提高签约率,并鼓励有志青年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如果各级教育部门在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协调出现阻力,导致无法推动工作,要及时上报教育部,由教育部出面与相关部委沟通。对于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落实不力的地方,教育部将调整部属师范大学在当地招生计划和中央在当地的‘特岗计划’”。

        5月30日,我们期待着那天,一万余首届免费师范生,签约到实现理想的学校。我们期待着,承载着总理厚望的他们,会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改写者。

        (本报太原2月22日电 本报记者 刘 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