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22日 星期二

    圣彼得堡的中国话题

    高莽 《 光明日报 》( 2011年02月22日   14 版)
    普希金纪念碑 高莽画
    阿赫马托娃像 高莽画

        圣彼得堡,远在欧洲的西北部,濒临大海。我们中国,在亚洲的东头,相隔万水千山,两地之间竟会有那么多千丝万缕的联系。

        每每和朋友谈到圣彼得堡时,每个人对那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看法、想法和赞美的角度。

        从事建筑的朋友们誉它为欧洲十八世纪建筑成就集大成者。1703年,59岁的彼得一世亲自规划了这座城市的蓝图,目的在于打开一扇通向西方的窗口。同时他也没有忘记和东方的我国清朝皇帝康熙建立联系。由于语言不通、交通不便,两国公函和使者来往长期拖延,这种局面反而促成两国对语言相互翻译的重视与发展。

        圣彼得堡建立在近百个岛屿上。皇族的冬宫、宫廷广场、宗教的中心伊萨基辅大教堂、海军部大楼,彼得堡罗要塞、涅瓦大街上的楼群……三百多年来这些建筑物仍然保持着当年的外貌,只是随科技的发展,建筑物内部不断改装,增加了各种现代设施。新的城市住宅区、政府和公共场所则在老城周围不断发展。

        这里不仅建筑物别有特色,甚至公园广场也流光溢彩。夏花园里集中了许多西方杰出的雕塑,甚至花园的挺拔围栏也名扬天下。河畔也有各种装饰,其中包括中国朝廷赠给俄国政府的石头狮子。每年夏天,这里举行“白夜”活动。市民流连在河畔街头,唱歌跳舞,浸沉在半明半暗的幻想之中。

        有人盛赞彼得堡人的作风优雅、品质高尚。这里见不到市民慌慌张张追赶公共交通车或不排队拥挤上车的现象。他们讲礼貌,谈吐文明,办事不急不忙。他们爱护这里的一切。在二战时,法西斯德国入侵苏联,将列宁格勒(当时的名称)围困了整整九百个日夜,市民们忍饥挨饿、英勇抗战,保卫自己美丽的城市。有位诗人说得好:“让石头像人一样坚强吧!”寒冬腊月,暖气系统遭到破坏,没有柴烧,即使在那种困难的情况下,市民们宁可燃烧桌椅板凳,绝不损伤街上的树木,他们深知绿茵的价值。

        有人说这儿是一座大学城市。的确,这里有很多著名的高等学府。我国不少留学生曾在这里得到深造。他们回国后为祖国建立了功勋,并以真挚的感情怀念这座城市。

        有人说:圣彼得堡是座艺术城,这里有几十座各种文学艺术博物馆。走在广场和街道上,处处会见到纪念碑及各种雕像。议会广场上的彼得一世纪念碑,雕像造型威武,意义深远,既表现了彼得一世改革的意志,又通过盘踞在马蹄下的毒蛇反映出前进中的障碍。改革绝非易事,是要排除各种阻力的。

        艺术广场上耸立着青年时代的诗人普希金,他右手向前,激情满怀地朗诵自己不朽的诗篇。这已是苏联时代的作品了,它立于1957年,雕塑作者是阿尼库申。普希金决斗的地方一直被认真地保护着。该处还建立了纪念碑,原属于郊区,如今早已划入市内,在一片树林中间。世上崇爱诗歌的人前来吊唁,络绎不绝。有人则到他逝世的故居参观。纪念馆中满屋藏书。据说诗人告别人世的瞬间,面对自己心爱的书籍说了一句:“再见吧,我的朋友们!”书籍是知识宝库,连伟大的诗人也铭记一生。

        这里的墓园也类似纪念馆。圣彼得堡有几十处墓园,其中最著名的是十七、十八世纪名人陵墓,十九、二十世纪名人陵墓和沃尔科沃墓园。

        每次来到圣彼得堡我都争取时间去拜谒墓园。在那里我可以更多地了解俄罗斯历史文化,而且还能发现有中国情结的墓碑。

        比丘林(1777-1853)墓。比丘林30岁时随俄罗斯第九届传教士团来到我国,在北京等地度过十四个岁月,他掌握了汉语,研究了中国哲学、历史、地理。他的墓碑是由青白石组成的,比一般人稍高一点。碑上除了俄文名字之外,还镌刻着几个汉字:“无时勤劳垂光史册”。比丘林在自己的祖国用异国文字作墓志铭,开辟了借墓碑表达两国人民深情的先例。

        到了苏联时代,著名的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1881-1951)效仿比丘林,在自己的墓碑上也刻了两句中国话:“诚意格物心广体胖”和“孜孜不倦教学相长”。墓碑顶端是一本打开的石书,上边刻着“不恤”二字,即他的书斋的名字“不恤斋”。

        阿列克谢耶夫于1906-1908、1910和1926年三次访问我国。他研究中国文学、书法、古币、年画、民俗等等。他译了王勃的《滕王阁序》、文天祥的《正气歌》、岳飞的《满江红》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他在列宁格勒接待过举办中国画展的徐悲鸿、进行演出的梅兰芳以及参加科学院220周年纪念活动的郭沫若等杰出人物。他培养了苏联时代最杰出的几位汉学家:艾德林、费德林、齐赫文斯基。阿列克谢耶夫是苏联时代彼得堡汉学学派的创始人。

        在科马罗沃墓园我还见过后来的汉学家学习他们的前辈,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上励志的中国辞句。

        在沃尔科沃公墓我见到为十八世纪的著名学者、革命作家拉季舍夫重新修建的墓碑。他一生经历了坎坷不平,几次遭到当局的贬谪,甚至判处死刑。在流放西伯利亚最艰苦的时代,他意识到俄国与中国通商的重要性,写成了一篇《有关中国商业的通信》。这可能是最早主张与中国贸易的先声。

        在同一个公墓里我还看到了作家冈察洛夫之墓。花岗岩石柱上托着墓主的胸像,庄严肃穆。他是第一位随政府要人来华的俄罗斯作家。1852年,他乘三桅战舰“帕拉达”号,从彼得堡的喀琅施塔特启航,绕过非洲的好望角、印度洋、太平洋到达香港。根据亲身所见所闻他写成《香港》一文。他到过上海(当时正值第一次鸦片战争),写成《上海》一文。这是历史上最早的俄国作家在中国的目睹记。

        圣彼得堡除普希金的遗址外,还保留了俄罗斯其他一些大作家的纪念场所,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勃洛克、阿赫马托娃的故居等等。

        阿赫马托娃虽然不懂汉文,也没有来过中国,但她曾根据别人的逐字译文将屈原的《离骚》及李白、李清照的作品译成诗,表达了对中国的向往。她的诗是二十世纪最优秀的作品,她的译文堪称经典。

        圣彼得堡像是一座宝库,有说不尽的话题。

        高莽,我国著名俄罗斯语言文学翻译家、作家和画家。十几年前认识高莽先生时,便觉他的积极乐观和风趣幽默非常人可比,如今八十五岁高龄的他仍笔耕不辍,文章、图片和签名,老先生会比要求的时间提前两三天请女儿宋晓岚女士传来,一如既往地谦和。

        ——编者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