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我还是一名初中生,那时“文化革命”席卷中国,到处都是各种红卫兵组织在活动,我们同班7名男同学也在学校占了一间教室作为“司令部”。课已经不上了,但书我们还想读,好在我们“司令部”隔壁正好是学校的图书室,尽管铁锁挂门,但夜深人静时,我们会翻墙过去看书,享受读书时光。但好景不长,学校一个最大的红卫兵组织要把整幢大楼占领,我们只能搬走。就在最后一次看书时,有位同学建议:我们拿一本书回家吧。于是,我就选了本《共产党宣言》。那是一本繁体字竖排的单行本,最前面2页分别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头像。书很旧,书页很黄。当时挑选这本书,就是想用它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革命”。
不久,我和同学们都走上了工作岗位,但每周还相聚一次,经常谈谈读书心得。一次我谈到《共产党宣言》,引起了另一位同学的兴趣。就这样,我把自己拥有的第一本《共产党宣言》借给了他。
1978年我考进大学,开始认真地学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共产党宣言》是我重点学习的一篇。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逐渐信仰了马克思主义。
1998年,我开始给研究生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共产党宣言》是其中第一本。书中那些经典话语的深刻内涵,使我不仅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而且也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者。
进入新世纪,我开始为研究生入学出考题。每次的考题总会与《共产党宣言》有联系。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我就出了这样一道题:“从《共产党宣言》的‘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到现阶段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并视社会和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其间所贯穿的基本精神是什么,有哪些表现?”这既是考学生,也是让我自己思考。
如今我已年满花甲,但仍每年都会认真读一遍《共产党宣言》。列宁说:《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圣经。我每次都以虔诚的态度去读,每次总有收获。我相信这一习惯会坚持终生。
光明日报书评版《人生中的一本书》征文,投稿信箱:gmdushu@163.com
地址:北京东城区(原崇文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邮编:1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