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17日 星期四

    历史比较研究的一份样本

    ——评马克垚的《封建经济政治概论》

    作者:孟广林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17日 11版)

        这些年来,中西历史比较在我国史界逐渐勃兴,日益拓展。不过,由于学术素养、知识结构与文献资料的限制,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马克垚先生新近出版的《封建经济政治概论》(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一书,以其对中西封建社会诸历史现象的深入考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富有学术含量和研究导向的学术样本。

        多年来,西方的以西方为中心、以东方为“化外”的截然分割、两极对立的学理模式,对西欧和中国的封建社会作了诸多违背历史实际的诠释甚至歪曲。要科学地进行历史比较研究,就应该摆脱对西方模式的“路径依赖”,以新的历史视野去考量中西封建社会所实际存在的异同。作为我国世界史领域的大家,马先生素来主张,中国学者的中西历史比较,需要广泛地借鉴西方史学,但不能一味照搬西方的模式,“克隆”西方的观点。必须重新研究东方的古史,破除西方人的有关偏见,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同时也要重新研究西方的古史,来检验西欧已经形成的概念、规律等,看它是否符合西欧的具体历史情况。《封建经济政治概论》一书,正是他践履这一科学学术理念的结晶。 

        这部继《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之后的学术著作,力图从陈说旧论中破茧而出,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爬罗剔抉,钩沉稽疑,对中西封建经济和政治作了多层次、广角度的深入细致的比较探讨。

        封建制度是否普遍存在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争论的大问题。缘此,该书对封建主义概念的缘起、流变,中西封建制度的内容与演进作了充分梳理与独到阐释。作者指出,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欧,封建最初都是一种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有许多可比之处,后来又演变、发展为一种社会形态。“作为一种社会,则中西封建的基本点都是相同的,都是大土地所有制与小农经济并存的社会”(第220页)。作者还指出,“封建社会在世界各国大致都存在过,而且时间还比较长”,“西欧的封建社会不应该截止于15世纪,而是18世纪”(序言)。

        西方和国内学者对西欧、中国的封建经济作了诸多深入研究,但在进行比较时常常强调差异性,更未对其共同的特征作科学的概括。在这一方面,该书在细致辨析封建经济原理的基础上,依据大量史实进行比照,精辟之论随处可见。在探讨农业生产力时,作者指出,在中西封建时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处于脆弱的平衡之中,有时甚至赶不上人口的增加”,“供给总是难以适应不断增涨的需求”。因此,从“供给和需求”来说,“封建经济是一种短缺经济”(序言)。在论述地主经济时,作者认为,地主经济与小农经济一样,也“存在着自给自足生产和追逐利润生产的两种倾向”,只不过它们随着时空的变化而不同。以此来看,封建农业经济并非是人们所说的自然经济,而是一种“二元经济”(第73页)。在观照工商业时,作者强调,在中西封建时代,一些行业、生产部门由政府直接经营以满足统治者需求,另一些则受到政府的管制,需要政府赐给专营、垄断的特权。从这个角度讲,“封建经济还可以称作管制经济”(序言)。此外,在分析中西封建时代的超经济强制问题、经济运行起伏兴衰的“周期性”问题、城市问题上,作者同样也提出了不少不同凡响的观点。

        政治方面,该著不仅厘清了西方的“东方专制主义”论和西欧“法治传统”论的来龙去脉及其学理缺陷,而且对中西封建政治的诸多重大问题予以辨证的思考和解析。作者指出,从理论上说,君主制是个人独裁的政权,但事实上,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君主的权力仍然“受到各种限制”,即便是“反映到关于专制主义的理论,也存在着有限与无限的争论”(第303页)。西方学的“东方专制主义”论,包纳着“欧洲中心主义”的意蕴,旨在“对东方国家的历史和现实进行歪曲和贬低”(序言)。结合相关论旨,该著还通过具体的实证研究批驳了西欧的“王权契约”论。作者强调,西欧的封君封臣关系其实是不平等的依附关系而非平等契约。近代启蒙思想家将此推演到君主与臣民的关系上,赋予了其平等、民主的内涵。到19世纪,西方学者才进一步建构起所谓的“契约”理论,以之作为“王在法下”、“有限王权”的内在依据。因此,“王权契约”论是西方政治理论中“不合事实的虚构”,在今天“完全用不着为这一虚构来证明西方的民主传统”(第254页)。

        探讨封建经济政治的基本特征与历史规律,是一项艰巨繁重的学术课题。正如作者所云,这一研究“当然应该包括世界上主要的封建国家”,其工程之巨大而“非个人能力所及”。尽管如此,作者在比较研究中,在对相关学术概念、模式之流变与“层累”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依据大量史实来“复原”诸多的相关历史现象,并将理论的、制度的“应然”历史和实际发生的“已然”历史区分开来,进而以自身的学术话语,于两者的差异性中诠释其共同性,力图揭示封建经济、政治的历史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部著作远不止是填补了史学界的重要空白,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典型的学术样本,它将引领着史学界在这一领域中建构中国学派的学术新方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