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的小小欢叫着“梁奶奶”,忘情地松开右手拄着的单拐,和苏州博爱学校校长梁兵紧紧拥抱在一起。2010年8月27日,他专程从南京赶来,回到阔别10年的母校苏州博爱学校,同行的还有年逾八旬的爷爷、奶奶和爸爸。
1992年,6个月早产的小小呱呱坠地,不幸是脑瘫。母亲被这一残酷现实击垮,放火自焚。家人将他送到南京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跟着康复科主任梁兵医治。1998年12月,梁兵创办苏州博爱幼儿园,小小成为首批6名学生之一,2000年8月回到南京普通小学就读,后就读于南京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12载倏忽而过,小小已是小伙子了。
离开拐杖寸步难行,连一瓶水都拎不动,见到昔日病情比自己严重的小伙伴行走自如、生活自理,小小羡慕之余,做出休学一年的抉择,2010年10月9日,重新回到博爱学校康复训练。
苏州博爱学校是国内屈指可数的集康复、医疗、教育为一体的社会力量创办的学校,学生全部是脑神经伤残儿童。创办12年,博爱收治了近500名脑神经损伤患儿,他们不仅来自全国各地,还有波兰、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日本的残疾孩子,康复好转率达到95%,大多数儿童生活能够自理,并接受普通义务教育,困难残疾儿童家庭被减免康复医疗费用400余万元。
校长梁兵高而壮实,说话高嗓门,整天风风火火地忙碌。其实,她的身体并不健壮,患有高血压,心脏不好,在学校生龙活虎,而每天深更半夜回到家,整个人就瘫软了。
生于1950年的梁兵,属虎,是名副其实的将门虎女,父亲梁从学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自小严格的家庭熏陶,培养了她独立、坚韧的性格。20年的风雨历程,她用爱心和责任陪伴脑瘫、智障、自闭症孩子。2010年6月,她荣获“中国好人”称号。
弃安逸献身康复医疗
梁兵17岁入伍,从战士到军医,凭借自身实力一路走来,就读南京医学院时加入中国共产党,首批评上南京部队医院内科主治医师职称。1987年,她放弃部队安逸工作,主动要求到南京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从事具有挑战性的康复医学,一干就是11年。
两起悲剧刺痛了梁兵——因为子女患脑瘫,两位年轻母亲四处求医无果而绝望,一个放火自焚,一个卧轨自杀。“如果国内有收治脑神经损伤患儿的机构,这样的悲剧或许可以避免”,在这一念头的驱使下,1998年7月,她毅然提前办理内退,举家搬迁到苏州,自筹资金,孪生姐姐梁红资助了10万元,在解放新村一幢居民楼底层租借千余平方米的废弃幼儿园,同年12月,苏州博爱幼儿园和康复门诊部因陋就简开张。
白手起家,博爱幼儿园买不起汽车,每逢孩子们外出,梁兵就与老师轮流蹬辆三轮车,车上挤坐着六七个东倒西歪的患儿。行人见状,投来诧异的目光,有的人怜悯地问:“这些都是你生的?”梁兵落落大方地回答:“是啊。”其实,她唯一的儿子魁梧健壮,是运动健将,她却无暇顾及。
博爱幼儿园寒酸的校舍、师生们不言放弃的执著,打动了在苏州经营的新加坡商人黄兴利,这位行事低调的中年人在苏州工业园区购买了一块3000平方米土地,赠送给博爱幼儿园,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也一次性给予100万元建设资助款。2003年底,宽敞明亮的苏州博爱学校落成。
苏州博爱学校本来与承建的苏州某建筑公司达成协议,逐年偿还工程建设款。孰料2006年,该建筑公司改制,一纸诉状将苏州博爱学校告上法庭,要求法人代表梁兵2个月内立即偿还100万元工程建设款。公益爱心事业创办人顿时成了巨额债务人。她四处奔走募集款项。多亏了新加坡企业家蔡文生牵头,国际磁盘协会中外爱心人士无私援助,募集100多万元,偿还了建设款项。
脑瘫孩子在电脑上写故事连载
走进苏州博爱学校微机室,几名小学生正兴致勃勃地在电脑上写故事连载。刘勇的故事连载,全用天蓝色斜体字写就:
1995年3月27日,安徽寿县医院的产房传出响亮的男婴啼哭声,一个小生命诞生了。我长到10个月的时候,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会翻身、会站,可是我不会。经诊断,我患了先天性脑瘫。在南京儿童康复中心,我13个月时成了梁奶奶的小患者。1998年12月,苏州博爱幼儿园成立,我跟着梁奶奶来到苏州。学校为我制定康复与特殊教育计划,还经常请外国专家会诊。经过持之以恒的训练,我生活能自理,爱好踢足球、打篮球、弹钢琴。
汗水和泪水洒满了刘勇的成长之路。梁兵保存着一张刘勇5岁时的照片:两条缠有夹板的腿呈大字拉开,韧带拉伸疼痛难忍,他嚎啕大哭。从6岁起,他就独自坐长途汽车往返安徽老家。2004年,康复状况良好的刘勇转入苏州新城花园实验小学二年级,吃住仍在博爱学校。每天6点起床,早晚抓紧完成康复训练,风雨无阻跛行到学校,回来按时完成作业。
刘勇阳光而有“野心”,直言不讳宣称要当校长,“坐梁奶奶的位置”。2006年,他满怀憧憬回到寿县就读。孰料,因为他走路跌跌撞撞,写字慢,影响成绩,老师视其为编外生,他心灰意冷而厌学。2008年春节,梁兵夫妇到寿县回访,惊愕至极,昔日的阳光少年萎靡不振,他悲切地说:“我害怕上学,就想当一名汽车加油工。”
梁兵将刘勇重新带回博爱学校,就读5年级。老师的鼓励使他重新燃起了自信,他掌握了纵横汉字输入法,还学会了轮滑、游泳、打鼓、烙画等技能。他精心绘制的奥运五环图画,曾经参加上海新加坡商会的拍卖筹款建设博爱学校活动,5万元拍卖款用于学校筹建,回报社会关爱——12年来,博爱学校共计为他减免了30多万元费用。2008年,他荣获江苏省自强不息好少年称号。
现在,刘勇正在努力学习按摩,他已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当一名按摩师,日后就在博爱学校就业,为伙伴们服务,减轻他们的病痛。
电脑高手全国大赛夺魁
白净俊秀的刘倍贝是在苏州博爱学校长大的,成绩优秀,语言清晰流畅,生活自理,能自由行走。她的志向是当名医生,帮助像她一样的患儿。
刘倍贝生于1998年,患有脑瘫,刚10个月就来到博爱学校。那时,她不会翻身、不会抬头、不会吃饭,离开父母,哭闹不止,梁兵就哄她入睡,凌晨才回家休息。
2009年7月,刘倍贝坐飞机到广州,参加两岸三地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课题实验综合活动,与健康儿童同台竞技。别的选手健步上台,而她拄着助行器,身体费劲地朝前拱,涨红了脸挪上一级级台阶。就是这位走路摇摇摆摆的小姑娘让人刮目相看:看打比赛,5分钟打了188字;词语游戏,58个词全部正确;看图作文,打出了170字,她技压群芳,荣获残疾儿童纵横数字化学习能手一等奖。
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几年前,因为经济压力,刘倍贝父母想放弃女儿的治疗,梁兵鼓励他们不要轻言放弃。10余年来,博爱学校为刘倍贝减免教育与康复医疗费用30万元。
刘倍贝读小学三年级时,转入苏州东桥小学就读。2007年,美国专家为她做了外科矫形手术。虽然成绩优秀,但是在校无法进行康复训练,四年级即将结束时,她重新回到博爱学校。弹钢琴是发展左右脑的功能训练,每天晚上,行云流水般的钢琴曲从她指间潺潺流淌,在整幢大楼回荡。梁兵陶醉地说:“听倍贝弹奏,是种享受,驱散了一天的疲惫。”2009年,刘倍贝当选苏州市百名文明市民标兵,是其中年龄最小者。
外国专家赞叹奇迹
2007年10月,国际脑瘫儿童康复治疗培训班在苏州博爱学校举办。11名包括来自美国、澳大利亚的中外康复专家,现场培训全国各地近120名康复工作者。辅具专家斯迪文讲授小儿脑瘫矫形器临床应用,梁兵向他请教如何改装轮椅。博爱学校卫生间的坐式马桶都是特制的,几乎贴地,马桶两边安装不锈钢扶手。顺着长长的斜坡,患儿或扶把手,或拄单拐,或爬或走,都能从一楼上到二楼。尽管如此,楼内还安装了一部电梯,这是为了让患儿学会乘坐电梯,日后进入社会,能够从容应对。看到用于治疗自闭症的水疗室,斯迪文很吃惊,“这在中国很少见”。
在国际交流中,梁兵了解到乘马疗法有益于残疾孩子康复,2006年得到台湾企业家胡蔡安支持,在太湖畔的马场大胆尝试。为了使更多孩子受益,2010年5月,一匹性情柔顺的骏马在苏州博爱学校安家,每天挨个儿驮着孩子们在校园里漫步。
澳大利亚康复专家郁孟德从2003年起,每年都到博爱学校义务诊治,十分熟悉患儿的病情。他认为:“博爱学校把医学康复、运动康复、特殊教育融合在一起,这样的大胆创新在中国国内还没有,很有推广价值。”
“博爱学校的作为是对公益事业社会化的推动。”梁兵说,博爱学校模式正受到国内同行重视,从2004年起,每年都培训全国各地康复工作者。
由政府、社会、家长共同支撑的最佳组合体
苏州博爱学校模式,集康复、医疗、教育为一体,是由政府、社会、家长共同支撑的最佳组合体,落实到资金上就是能够自收自支。家长负担非常少的钱,就可以担起应有的责任。苏州博爱学校模式被作为范本,收入我国第一部儿童康复教育著作《儿童康复医学》。
创办至今,苏州博爱学校创造产值2000多万元,又把这笔资产捐赠给了社会,不求回报。
在外人眼里一向刚毅的梁兵,也有落泪的时候。谈到学校创办的艰辛和坎坷,她抑制不住酸楚哭了:“由于学校体制问题,民办公益机构要得到社会支持,需要极大的耐心与包容度,有时受了太多的委屈,我也不想再做下去了。”但是到了中午,她又强撑着像没事人一样,为每位孩子盛舀饭菜。每人的病情、年龄不同,营养搭配因人而异,她心里装着一本明细账。
谈到从事公益事业的心得,梁兵深有感触,“要有爱心、耐心、真心,用有限的能力,奉献真诚,看在患儿的面上,我们什么都能忍,什么都能谦让。”
“残疾人的公益事业做好了,社会才会和谐。政府、社会、家长一起扛起残疾孩子,残疾孩子就有救。他们学会一技之长,自食其力,包袱就会变成财富。博爱学校用崭新的理念做公益事业,大有希望。”尝尽酸甜苦辣,梁兵这位将门虎女显示了她惯有的坚毅。(本文照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