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15日 星期二

    层层“约谈”是个好办法

    《 光明日报 》( 2011年02月15日   10 版)

        “我不敢说这是中国污染减排史上唯一的奇迹,但我相信,至少在中国污水处理史上,6个月建成一座污水处理厂的速度,估计全国没有几个。”冒着零下20度的气温,黑龙江省环保厅总工程师赵宴滨站在污水厂的曝气池边,感慨不已。

        齐齐哈尔市委常委、副市长赵万山说,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齐齐哈尔此前在污染减排方面走过了一段弯路有关,与黑龙江省主管环保的副省长于莎燕主动“约谈”齐齐哈尔市主管环保的副市长直接相关。赵万山清晰地记得,约谈的时间是在2009年9月18日。“谈话的过程很严肃,于副省长说,统计情况表明,到谈话时为止,齐齐哈尔市的11个减排规划项目只完成了36%;齐齐哈尔市必须在‘十一五’最后一年完成预定的污染减排任务,否则,将对齐齐哈尔市的主要官员进行问责;同时,对齐齐哈尔实施‘区域限批’,污水厂不建成,其他所有的经济发展项目都不再支持。”

        齐齐哈尔市南郊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担任着处理齐齐哈尔中心城区100万人口所产生的生活污水的还清任务,也是松花江保护重点项目之一。一期工程2004年开建,2006年建成,但每天只能处理8万吨左右,而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每天产生污水将近20万吨。规划中的二期工程,一直迟迟无法上马;给污水厂配套的管网一共133公里,从2003年铺到2010年初,才铺通40公里,还有足足90公里没有动静。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如果不在这一年的年底把规划中的污水处理厂建成,那么齐齐哈尔的减排之路将面临巨大的考验。

        齐齐哈尔的冬季漫长,一般每年的4月15日,才是齐齐哈尔结束采暖的时间。2010年3月21日,齐齐哈尔举行了污水处理动员令,3月29日,污水处理公司二期工程就已经破冰动土。

        赵万山介绍说,要是总结经验,经验到也简单,一是把24小时分成3个8小时,三班工人轮流上阵,一天当成三天用,180天等于是540天。二是市政府下了狠心在财力上全面支持,齐齐哈尔市一年的财政收入大概在100亿元左右,而在2010年,为了建设各种减排工程,市政府就掏出了10亿元,相当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为铺通管网而动迁了将近1000户居民,仅动迁费就花了将近4亿元。三是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办理程序、缩短审批时间,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全市一条心”的艰苦奋战取得了实质的效果,2010年9月29日,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建成通水试运行,创造了齐齐哈尔市建设史上的奇迹。它能够处理10万吨的城市污水,与一期工程结合后,能够把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管网能收集到的污水都全部处理,达标排放。加上其他区县污水处理厂也几乎同时竣工投入运营,齐齐哈尔如期完成了化学需氧量减排的预定任务。

        让赵万山感慨的不仅仅是主管环保副省长于莎燕那次“严肃的约谈”,更有黑龙江省政府在减排项目上的主动支持。“有的污水处理厂建好后,由于污水处理费征收不畅,运行费不足,省政府出面协调省财政厅借钱垫支;有的治污设施属于亚行贷款项目,需要“先花钱再去报销”,黑龙江省政府就协调银行给予信贷上的积极支持;有的污染处理设施由于在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东北严寒的特点,经常出现各种运行故障,省政府就协调省科技厅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科技攻关。”

        齐齐哈尔市也在用同样的方法“约谈”各区县的主要领导干部,也“问责”相关企业的主管领导。对完不成任务、减排工作落实不好的县市区和企业,实行新项目发展“区域限批”和评优“一票否决”。同时,把减排任务完成情况与环保审批挂钩,上一年减排计划没完成的县市区,下一年暂停审批增加同类污染物减排的建设项目;对未完成减排任务的企业,不批准上市、信贷、评优所需的环保文件。

        齐齐哈尔也用同样的办法主动对各区县减排进行业务支持。他们积极开展业务技术支撑,聘请环保专家多次对县区环保局、重点排污企业领导及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现场解答污染减排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齐齐哈尔市环保局局长赵锡明说:“如果说十一五的头两三年,我们在污染减排方面认识不足,走了一些弯路的话,那么,2009年以来的实践经验使我们认识到,环境保护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一个城市天蓝水清了,这个城市吸引投资的能力将大大提升,百姓的生活质量也会得到提高。企业的污染减排工作做好了,不仅仅企业获得了更充足的发展动力,在市场上获得了良好的竞争力,而且,对新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也将有良好的拉动。”(本报齐齐哈尔2月14日电 本报记者 冯永锋)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