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15日 星期二

    那些文字里有泥土的清新

    《 光明日报 》( 2011年02月15日   05 版)

        根据报社安排,策划部和记者部主要负责承担了报社新春走基层的报道组织和稿件编辑工作。经我们之手编发的这一篇篇稿件,篇篇都是记者们用脚走出来的,用心写出来的。这一个春节,报社有45位记者放弃了家庭团聚,踊跃报名参加“新春走基层”活动。

        在编辑稿件过程中,我感觉他们每个人的文风似乎都有了变化,每个人都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视角。过去编辑年轻记者的稿件,常见一些不咸不淡的空洞议论,一些浮光掠影的宽泛叙事。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想见,当他们在简陋的帐篷中看到灾区群众乐观的生活态度时,当他们眼见着困难户与基层干部亲切话家常时,当他们触摸着救助院里流浪儿童的小手时,当他们倾听着基层教师娓娓叙说自己教出来的好学生时,他们的心被触动了,笔下就有了温暖。他们写下的文字,少了些浮华,而多了些实在,让人读了有感觉。我想,那些文字里有泥土的清新。

        特别是四位自愿报名奔赴灾区过年的记者,一呆多天,条件艰苦,坚持每天发回一组文字稿和照片。每天的前方后方互动,有电话,有短信,有邮件。问他们生活如何?每个人的回答都是“冷啊!”谢文和杨慧峰都是年轻小伙子,他们说冷,那应该不是一般的冷。玉树海拔3000多米,舟曲是高山峡谷地带,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能不冷吗?刚刚犯过腰痛病的周迅一直戴着护腰,还硬是走十多里山路去看困难户;信号不好,郭俊峰不得不走8里地到水磨镇网吧去发稿;谢文在高原的帐篷里盖着三床被子睡觉,早上起来脸还冻得没了感觉,最上层的被子上满是白花花的霜;杨慧峰大冷天大黑夜满院满山打着手电找信号。行前,我们找出了几篇范文供他们阅读参考,并且反复叮咛,要原汁原味、由小见大、避虚就实,越鲜活越好。他们的困难时时处处,但稿件却总是让人眼前一亮。夜班的编辑也给力,处理得醒目大方。

        今年春节记者下基层,中央重视,报社重视,百姓关注。各路记者一杆子扎到底,带去了总编辑签名的贺卡,还有慰问品慰问金。靳晓燕说:“走进这些平凡的人之间,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王国平说:“这样的好‘料’,不亲身经历,到哪里去找?”更主要的,记者们去时怀揣着一种责任,回来后,又多了一份牵挂。王庆环说:“我还会买书寄给那些救助所的儿童。”杨慧峰的手机上还留着杨五录、李孔安的祝福短信……

        如果我们脚下踩实了大地,笔下的文字就会清新而自然。(本报记者 单三娅)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