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大大增加,总量已经相当可观。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68477亿元人民币,是1997年8651亿元人民币的近8倍。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达到8万亿元人民币,这些财政收入应该怎么用?这是一个大问题。
政府的钱应该用在“刀刃”上!社会保障和增加劳动收入就是“刀刃”,财政开支应以社会保障和增加劳动收入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也要搞,但应更多鼓励民间投资,而不是主要靠增加政府投资。
政府的钱如何更多地用于社会保障和增加劳动收入呢?有三个方面:加薪、减税、建社保(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之策,内需难以扩大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差距的扩大、劳动收入占国民总收入比重过低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这造成了广大农民和低收入阶层缺钱消费,城镇居民有钱也不敢消费,高收入阶层的合理消费已经满足无法扩大。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人们要存钱养老、看病、买房……同时因为工作难找、生意难做、收入难增,导致收入预期偏低,人们有钱也不敢消费。
为了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效扩大内需、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成果由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现阶段政府经济调控应该重点实行加薪、减税、建社保的政策。
加薪,就是要增加一线职工工资,改善农民工待遇,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和低保人员的待遇,提高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使他们有钱消费。
减税,就是适当减免城乡居民和企业的税收,这既可以刺激城乡居民消费,更重要的是,现在相当数量的企业经营困难、利润率低,给职工加薪会加重负担,减轻企业税负既能改善企业经营状况,鼓励企业增加投资,进而增加就业和收入,又能为企业增加职工工资创造条件。
建社保,即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步伐,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城乡居民的后顾之忧,为方式转变、内需扩大、结构优化创造必要的条件,让城乡居民有钱也敢消费,使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的经济发展方式真正转变为主要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推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克服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使得户籍制度难改革的困难,有效推进城镇化,从而优化城乡结构,更好地解决农民工问题和三农问题。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