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10日 星期四

    基层党务公开的推进与期待

    张志明 《 光明日报 》( 2011年02月10日   14 版)

        党务公开的理念,早在党的十六大就已经深入人心,大力推进党务公开,也在全党早已达成高度共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作出了“逐步推进党务公开”的重大决策。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对推进党务公开这种共识做出了高度概括,并对如何推进党务公开提出了明确要求。2010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对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和方式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应该说,基层党务公开的局部试验早在农村实行村民自治时就已经开始了。后来,一些地方党委把党的基层组织的党务公开逐步从村务公开扩大到了厂务公开、区(社区)务公开、校务公开、事(事业单位)务公开等等。实行基层党务公开的内在动力,是中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对党的地方和基层组织带来的直接的政治诉求。换句话说,如果党的基层组织对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人民群众政治参与和知情权的诉求麻木不仁置若罔闻,老百姓就不买账了,不答应了,基层党的活动就很难为基层群众所接受和认同了。

        由于对党务公开的理念有了清晰的充分的认识,对推进党务公开有了充分的准备,特别是有序地开展了党务公开的一系列试点工作并取得了好的效果和经验,所以,全面推进基层党务公开的时间虽然还不长,但取得的进展是让人鼓舞的。据我们在调研中所掌握的情况看,全国各地都已经按照中央的要求全面铺开了基层党务公开工作,有的基础比较好的地方还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把基层党务公开的方式、内容、程序和考核等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了。比如上海闵行区在规范党务公开制度运行的过程中,突出了公开内容的整体性、形式的灵活性、渠道的民主性、回应的针对性和监督的长效性。在内容方面,规定党内重大事项必须主动公开;社会关注事项必须重点公开;涉及群众利益问题必须及时公开。在公开形式上,围绕“一会、一网、一栏”全面推进党务公开,切实拓宽公开内容的传播渠道。“一会”即改革全委会运行机制,突出过程公开。“一网”即打造党务公开网络平台,突出及时公开。“一栏”即建立基层党务公开阵地,突出结果公开。在公开渠道上,拓宽沟通联系渠道,公开决策议题;健全民主参与渠道,公开决策过程;完善评议报告渠道,公开决策结果。在公开回应机制上,注重党务公开的双向互动,建立健全了公开程序后的回应机制,通过审议票决、询问、新闻发布等措施有针对性地回应组织、回应党员、回应社会。他们建立了党务公开责任监督体系,确保了党务公开的持续深入。

        但在调研中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搞“假公开”等等现象。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与地方党委的执政理念直接相关的,凡是真正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地方党委,基层党务公开工作就比较扎实有效,社会效果就比较好;相反,这项工作就应付了事,其效果可想而知。

        新的一年将是全面推进基层党务公开并取得明显成效的关键一年,除了需要进一步对各级党委提出严格要求以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有推进基层党务公开工作的严格的考核、检查和监督制度,并使这些制度与干部考核的其他制度衔接成整体的制度体系,特别是党的各级纪委要把是否认真推进基层党务公开作为考察地方党委尤其是书记是否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的重要内容,并与已有的党的监督制度加以对接,从而使基层党务公开的推进逐步纳入到制度化的轨道。相信,基层党务公开这种制度化的推进,对于党的基层民主发展乃至对于党内民主的发展,都是有建设性意义的。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