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08日 星期二

    追索文物的埃及模式

    陈克勤 《 光明日报 》( 2011年02月08日   03 版)
    纳芙尔蒂蒂彩色石雕像

        全球关注文物追索

        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主席哈瓦斯1月24日宣布,埃及已向德国柏林新博物馆发公文,要求归还被称为古埃及“最美丽王后”的纳芙尔蒂蒂彩色石雕像。石像高50厘米,有3300多年历史,1912年由德国考古学家布尔克哈特在埃及南部发现,是埃及力求收回的6件珍贵文物之一。哈瓦斯说,埃及认为有权追索该石雕像,希望明年能在埃及展出它。他此前3次要求借用该石像展览,均遭拒绝。

        无独有偶,以色列今年初把部分死海古卷借给加拿大展览。约旦向联合国投诉,称古卷是以色列在1967年战争中从约旦管理的巴勒斯坦博物馆夺取的,要求加拿大扣留古卷并物归原主。巴勒斯坦官员也呼吁加拿大取消展览非法夺取的古卷。加拿大外交部则表示“目前不宜介入约旦和以色列之间的分歧”。   

        而德国外交部25日也宣布拒绝埃及的要求,理由是石雕像“易碎”,无法完好无损运送。

        其实,在追索文物方面,埃及是有一套经验的,大家都认为,只要是埃及追索,对方就不免紧张且认真应对。埃及去年就取得了非凡战果——英国归还给埃及85大箱2.5万件文物,包括一把20万年前的石斧和几件9000年前的陶器,是迄今为止最大一宗文物归还。这些文物19世纪晚期由考古学家收集保存在伦敦大学。埃及政府和伦敦大学艰苦谈判了一年多,由于埃及论据确凿,英方自觉理亏,最终忍痛归还。哈瓦斯趁热打铁宣布令人惊讶战果:他2002年任职以来,埃及已追回3.1万件文物。埃及将进一步加强立法,规范文物管理、严惩文物倒卖,让更多海外文物回归祖国。

        文物追索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关注,而埃及的不懈努力以及成功之道也鼓舞各国纷纷效仿。

        埃及文物流散多

        三大洲交界的中东是人类文明最古老的摇篮,中东遭列强反复征战,大量文物遭劫。全球文物流失最多的国家除中国外就数埃及。

        古埃及文明有7000年历史,由于气候干燥,埃及石质文物得以大量保存。从18世纪开始,西方列强大量掠夺埃及文物。西方各大博物馆都有埃及展室,收藏有上百万件埃及文物,其中大量是精品、孤品。意大利都灵博物馆有10万件,仅次于埃及开罗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有数万件,精品国宝最多;法国卢浮宫有4.5万件;美、德等国的大博物馆都以埃及文物作镇馆之宝。在这一点上中国的情况极其相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中国有163万件文物流散在47国218家博物馆中,民间藏品是其10倍,估价30万亿人民币。

        埃及遍地是古迹,据历史考证至今出土的仅占3成,大多数还掩藏在黄沙下。受国力和科技水平制约,埃及考古研究能力有限,至今还活跃着300支外国考古队,文物偷盗和走私不绝。

        困难重重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条约》就规定,德国要返还战争期间掠夺的全部文物。法国甚至还据此要回1870年普法战争被俄罗斯夺走的文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纳粹掠夺的文物也得以归还各国。以色列更是不遗余力索还大屠杀遭抢掠的文物和财产,甚至不惜动用摩萨德全球追踪,发动大规模诉讼法律战,视文物为合法立国、民族教育的重要手段。

        然而,第三世界各国追索文物就困难重重。1817年大英博物馆持有埃及狮身人面像的部分石头胡须,埃及索要了166年,直到1983年才归还。

        虽然迄今有不少追索文物国际公约,如1970年的《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方法的公约》、1995年《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转让其所有权方法的公约》、《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公约》、《保护世界和自然遗产公约》、《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公约》、《防止侵犯各民族动产形式及文化遗产罪行示范条约》等,联合国也一贯主张“原址保护”、“非法得来文物应归还原属国”等原则,但历史原因使西方掌控规则,仍然暗中维护西方利益。

        如1995年公约称“被盗文物拥有者应当归还被盗物”,同时却规定:“任何情况下自被盗时起50年以内提出”,“证明非法持有”等。殖民和战争中的大规模文物抢劫直到二战后才结束,大量文物流失已超过50年。许多文物因年代久远、几经转手,也难以从法律上控告非法持有文物。

        一些西方国家持有偏见,不承认非法占有文物,还辩称文物是全人类遗产,文物收藏无国界,一些国家技术和管理落后,文物归还必遭损坏。再加上复杂历史与政治原因,文物回归困难重重。

        去年英国归还2.5万件文物后,一些英国人称,“现在把这批文物交给埃及不明智,一个连街头垃圾都不清扫干净的国家,如何相信能很好保存文物”,“埃及拿回文物后只会锁在小黑屋,人们将再也无法目睹其光彩”,其“命运很可能是被一个个地偷出来贱卖”。大英博物馆等19家西方主要博物馆担心连锁反应,联合发表宣言称,其文物是“博物馆及国家的财产。”

        不懈追索

        文物是人类发展足迹,是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见证。文物追索路途漫漫,却是大势所趋。埃及举国依法追索,有理有利有节,借追索文物宣传历史文化的经验值得各国借鉴。

        埃及不断完善考古管理和追索法律,成立文物归还管理局,跟踪全世界40余家文物网站拍卖和展览线索。埃及驻外机构也关注文物信息,调查文物合法性。每次追索都是政府出面交涉,埃及领导人出访也不忘追索文物。埃及还加强国际合作,建立流失文物回归、文化遗产维权国际组织,推动修改国际文物公约。

        埃及文物追索的重点是孤品国宝,如英国收藏的破解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罗塞塔石碑、德国馆藏的古埃及最美丽皇后纳芙尔蒂蒂雕像等。对巴黎协和广场方尖碑等,则暂放一边,因为它系埃及法鲁克国王赠送出去的,且方尖碑并非埃及孤品,放在协和广场也是对古埃及文明的一种宣传。

        追索文物还需要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主席哈瓦斯这样的“铁腕”明星人物,他非常善于利用媒体。埃及考古屡屡全球转播令古埃及名扬四海,人们也记住他的仔帽形象和埃及口音浓重的英语。为了让卢浮宫归还5幅法老壁画残片,他当时放话将终止与卢浮宫一切合作,禁止其考古小组在埃及活动,拒绝参加卢浮宫的任何活动等。3天后,法国文化部长宣布同意归还那5件文物。哈瓦斯因此获“埃及考古法老”美誉,备受人们尊敬。他愈战愈勇,又倡导并促成了30多个文物流失国之间的合作,挑战西方文物游戏规则。

        对文物无国界等论调,哈瓦斯立场鲜明:“文物属于本民族和国家,无论什么途径获得的别国文物,都必须物归原主。”对天价炒作文物,埃及人称“很愚蠢”——这些钱用在文物保护和追索才是正道,而天价则会鼓励文物走私、干扰依法追索。

        作者介绍:陈克勤,本报驻特拉维夫记者,曾任本报驻开罗记者。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