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06日 星期日

    常秋月“荀游天下”

    《 光明日报 》( 2011年02月06日   04 版)
    图为常秋月在京剧《玉堂春》中的扮相。

        京剧成功入选非遗名录,让京剧人备受鼓舞。国家一级演员、北京京剧院优秀荀派传人常秋月借此展开全国巡演,传播荀派艺术,去年年底,她首先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演出三台荀派大戏《红娘》、《勘玉钏》和《玉堂春》。

        而立之年的常秋月,是荀派名家孙毓敏的得意弟子。她1990年考入北京市戏曲学校,师从孙毓敏、陈永玲、李金鸿、胡芝风等,学习了荀派剧目《红娘》、《红楼二尤》、《金玉奴》,筱派剧目《乌龙院》,尚派剧目《破洪州》,梅派剧目《霸王别姬》,昆曲剧目《思凡》等。她扮相甜美妩媚、嗓音嘹亮玉润,兼得荀、筱二派之风姿神韵,表演准确传神、动情入微,常能着眼于细微之处并自成一格,赋予人物新意和美感,使其扮演的人物焕发出异样的光彩,极具舞台感染力。2005年获央视“青京赛”花旦组第一名,2009年摘得“华鼎奖”中国年度戏剧最佳表现女演员桂冠。

        在京剧圈内,常秋月的刻苦与好学是公认的。她在努力学习荀派的同时,还兼收并蓄其他流派的精华,如向四小名旦之一的陈永玲学习京剧跷功,将《翠屏山》中的潘巧云演绎得风情万种;学习京剧名家赵燕侠的唱功,将《白蛇传·合钵》唱得字词清晰,声情并茂;学习童芷苓的《四郎探母》,将铁镜公主的刚烈与柔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对此,其师孙毓敏不但不生气,还十分高兴。“作为演员,学的越多,营养就越丰富,融会贯通起来的手段就更多,角色个性就会更突出,我不能因为常秋月曾向以上诸位老师去讨教而生她的气,还应鼓励她较益多师,学得越多越好!况且我也崇拜以上几位呀。”

        而更让孙毓敏高兴的是常秋月善于思考,爱动脑筋。如《绣襦记》浓缩成了三场戏,第一场必须充分展示人物的“纯与美”,第二场见到了昏死街头的郑元和,应充分表述“情与真”,第三场《刺目》,要的就是“真爱和励志”。在黄少华、孙元喜两位老师的具体指导下,常秋月已经揉进了自己的智慧和个性,表演得十分到位。在演出《霍小玉》时,她在舞台上的边唱边画,在赢得观众雷动掌声的同时,又开创了一条表演新路。演《勘玉钏》时遵从荀慧生先生演法“一赶二”,前饰俞素秋,属于闺门旦,后饰韩玉姐,是花旦。因人物不同,表演也大不同,充分展示了她的可塑性和多方面表演才能。此外,本次巡演的三出戏,《红娘》的七套戏装,《勘玉钏》的五套戏装和《玉堂春》的八套戏装,都是她参与设计的。为了京剧艺术,常秋月花了不少心血,也花了不少钱,她几乎将自己的所有积蓄与收入都花在制办自己新戏装上了。这些戏装在传统不变的基础上不失时尚新意,既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情趣又不失古典意蕴,更反衬了人物的青春与靓丽。

        常新是荀慧生先生演艺生涯中追求的高境界,而继承其衣钵的孙毓敏老师又在先师风韵上赋予新意。常秋月在恩师的身边生活、求艺近20年,完全领会了恩师艺术特色,并付诸于自己的艺术实践。她进入第四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深造,毕业后将甬剧《典妻》移植为荀派剧目,并将跷功用于其中,大受好评。

        当下,荀门再传弟子众多,但缺乏领军人物,孙毓敏希望自己的三大徒弟常秋月、唐禾香和熊明霞能担起此任,而扩大影响最重要的是要多演。常秋月此次全国巡演,继北京之后,还将赴津沪汉等京剧大码头演出,并计划赴台港巡演。她表示:“感谢上苍安排我学演荀派,我决不会辜负老师的期望。” (本报记者 苏丽萍)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