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28日 星期五

    烟花爆竹:喜庆中勿忘安全

    《 光明日报 》( 2011年01月28日   10 版)
    制图:杨震

        25日一早,位于北京珠市口东大街的燕龙花炮销售点正忙着安装监控探头,只等腊月二十六开门迎客;细心的市民发现,在北京城区很多污水井盖上都贴有一张椭圆形的不干胶贴纸,上面写着“烟花爆竹远离我”——即将开启的烟花销售市场,已慢慢点燃春节“激情”。

        然而与此同时,一些非法烟花爆竹的生产销售也蠢蠢欲动,隐藏在春节前夕匆忙的脚步中。

        每年此时,公众都把目光聚焦于烟花:禁与放、爱与恨、绚烂与危险之间如何取舍?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留给古老民俗的一项艰难抉择,更是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对社会公共安全水平提出的重大挑战。

        整体水平大幅提高

        我国是全球烟花爆竹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有烟花爆竹企业近7000家,年产量超过1亿箱,行业总产值200亿到300亿元,占据世界烟花爆竹贸易总额的80%-90%。 

        近年来,国内外市场需求扩大,烟花爆竹行业迅速发展。特别自2006年《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公布施行以来,各有关部门围绕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全国烟花爆竹事故大幅度下降。据统计,自1985年到2005年,全国每年平均发生事故406起,死亡445人。而2005年到2009年5年间,年均发生事故111起,死亡208人,烟花爆竹整体安全形势近年来有了明显提高。

        安全形势的好转得益于我国烟花爆竹产业良好发展势头。著名安全专家、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安全系主任钱新明介绍,一方面,烟花爆竹企业已经从过去的小作坊生产方式发展为半机械化和机械化生产,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一批管理规范的大型的烟花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在满足民俗需要,繁荣市场经济,出口创汇,解决就业等方面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其次,产品的科技含量进一步加大,产品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如奥运“大脚印”、“笑脸”等产品以及微烟、无烟燃放技术,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同时产品的安全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产品抽样合格率每年都在稳步提升。

        非法生产后患无穷

        虽然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但依然不容乐观,行业亿元GDP死亡率依然位列国内各生产行业的前列。特别是近年来,单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大、特别重大烟花爆竹事故有上升趋势,去年8月,黑龙江省伊春市发生烟花爆竹爆炸导致34人死亡,为近年来的首次特别重大事故。

        钱新明分析,造成烟花爆竹重大安全事故频发的最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非法生产烟花爆竹的行为屡禁不止,一些经营者为了追求眼前经济利益,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于不顾,未经批准就非法生产烟花爆竹。

        “很多非法企业就是一个以家庭为单位的小作坊,随意招收未经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工人上岗作业。生产设备简陋,操作方法原始,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生产操作中违反安全技术规程现象严重,留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钱新明分析指出。

        即使是一些具备生产资质的企业,由于市场需求增长较快,也有少数企业急于扩大规模,完全不考虑工厂所需的基本安全条件,企业工厂选址、厂房布局等安全要求,有的甚至在居住区生产烟花爆竹,一旦出事就容易造成群死群伤。

        “由于缺乏必要的安全投入,非法生产的烟花产品成本较低,同时他们一味顺应市场求大求美的要求,违规或超标使用禁用制剂,不仅用料低廉,燃放效果上烟花也更大、更响、更漂亮,但风险也更高。”钱新明说,产品的安全质量没有必要的保证措施,必然会导致生产、经营、运输、储存和燃放过程中燃烧爆炸事故的频繁发生。

        部分城市烟花禁改限以来,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以北京为例,预计今年将供应花炮95万箱,比上年多出20万箱。这也是禁改限实施6年来烟花爆竹供应的最高值。

        目前,河北三河、固安等北京周边市县已成为廉价花炮销售地,而且大部分是无照经营。央视2·9火灾事故,就是犯罪分子利用河北为中转地,将非法烟花运进北京的。

        “声”“色”诚可贵 安全价更高

        作为民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烟花爆竹一直与城市安全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没了鞭炮就没了有“声”有“色”的年味。但它给人们带来喜庆、欢快的同时,也带来环境、噪声污染,以及火灾、伤人等潜在风险。一年来发生的多起重大火灾事故,再次将烟花的禁与放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烟花爆竹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颗明珠,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烟花爆竹产品是中国在世界上少有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世界上几乎所有重大庆典和礼仪活动的夜空中,都闪烁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彩绚烂。钱新明认为,烟花不能一禁了事,解决之道在于在“禁”与“放”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即安全限放。

        事实证明,烟花可以更绚烂,爆竹可以更环保,燃放可以更科学,科技的进步和管理的进步,完全可以把烟花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点。

        眼下,一张围堵非法烟花爆竹的天罗地网已在全国各个城市铺开。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要求,相关部门要立即组织开展一次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储存烟花爆竹的全面排查。

        京津冀三省市日前开启联动机制,公安部门对进京的189条道路严密防控,严防非法烟花进京。

        上海把烟花爆竹安全管理纳入各级政府、街道的责任目标考核范围;今年还新增了四大禁放场所:搭建外立面脚手架的在建工地周边50米范围内及所有建筑物室内、屋顶、阳台等处。

        重庆市规定,凡春节期间在公共娱乐场所燃放花炮,一律拘留。

        据透露,在科技部支持下,由国家安监总局组织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承担的国家“十一五”重大项目“烟花爆竹事故预防、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进展顺利。“该项目在烟花爆竹生产过程改进、人剂隔离、提高燃放安全性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果,预计未来两年时间内将形成标准化,逐步推向企业,推向社会。”钱新明表示。(本报记者 温 源)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