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26日 星期三

    手工劳动的当代诉求

    作者:吕品田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26日 14版)
    非遗传承人制作的绣花鞋垫洋溢着浓郁的民间艺术特色。   摄影/谌强

        这个时代早已不屑手工劳动了。人们已习惯于仅从消极的一面来看待它的全部价值——满手泥污,汗流浃背,慢腾腾的,费老劲折腾下来不过几张毛票小利而已。就现代化发展观而言,手工劳动是该淘汰的落后生产方式。在工业机器推动的现代化潮流中,手工业淘汰的速度和广度,往往用以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与发展的程度。基本的理由,当然是它不可能带来经济的高速增长,也不可能为无止境的消费欲望提供不断增多的物质财富。原先占主流地位的手工劳动形态,要么一个个被淘汰出局,要么一个个等着被淘汰出局,包括蜷缩在美学象牙塔中的纯艺术。

        手工劳动形态的现代遭遇,是劳动的人文本质被遮蔽于经济学劳动概念的现实反映。其实,劳动的意义远不止于创造物质财富。人的生命存在的真实发生,人的文化性的造就和增进,人的生存内容的充实和丰满,或者说,人的自由发展和完整实现,都取决于自食其力的劳动。自古以来,劳动就包含着对人性的造就或培育,并从内到外地表现出人性化特征。这种意义上的劳动同时也是人对世界的一种艺术的、审美的掌握。正如朱光潜先生所指出:“审美活动本身不只是一种直观活动,而主要地是一种实践活动;生产劳动就是一种改变世界实现自我的艺术活动或‘人对世界的艺术掌握’。”

        然而,自当无限扩张的资本主义旨趣渗入“摆脱劳动”的亘古愿望,劳动的现代技术形式——“工业机器”便以不断增进的“自动化”体现贪婪的欲求,一味迎合与张扬“一个有惰性而又好梦想的人性”。在现代化进程中,作为工业生产方式全面进入劳动领域的条件,劳动的人文意义及其人性化特征被日益否定和消除,劳动和艺术的血缘关系、劳动和审美的实践统一随之被割断和分裂。随着“工业机器”对“手工”的不断取代,劳动成为无限度地攫取财富、无节制地满足物欲的手段。现代技术形式通过改变手工劳动“物我一体”的基本关系,使“自然—人—社会”的世界生态构成日益瓦解,以致人类的生存基础面临环境污染、物种灭绝、生态破坏、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的威胁,社会生活受到实利主义、个人主义、消费主义的破坏。因此,把劳动或劳动方式问题重新纳入人文视野,势在必然。

        重提手工劳动,寄寓着深切的当代诉求。如今,在物质生产领域,实在需要把握一种足以彻底摆脱“现代技术循环”的整体“生态技术”,而这正是手工劳动的“技术特性”。它不仅有低资金投入、低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和小型、分散、灵活、易行、普适等经济技术方面的优势,还可以起到充分保护传统文化资源、发挥地域优势和特色、扩大就业机会、遏止大规模人口流动、拓宽群众文化生活渠道、丰富产业和产品形态、促进生态经济和文化产业、造就人文旅游景观、消解炫耀型消费等积极社会作用。应该看到,发达的信息技术已为手工劳动克服“封闭性”局限、全面介入当代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快而广的“流通方式”;而发展的手工劳动则将以集约化工业所不能的“在家干活”的工作方式,开创“数字化生存”的新格局。

        鉴于文化霸权的存在和全球化的文化冲击,保护民族民间文化已成为维护民族文化生存的国家文化战略。文化保护的关键是保护文化“生产方式”,必须使文化不断被“生产”,以至成为永葆生命活力并与时俱进的活态文化。目前,我国内陆腹地和西部边境地区还保留着基于手工生产方式的丰厚民族民间文化。作为人文资源,它是比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本更加珍贵也更为持久的东西。通过倡导手工劳动,可以重新激发它的现代活力,让中国人在民族复兴的征途中获得远大的利益。

        日益从物质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的人们,今天不得不直面自我造就、重获生活意义的人生问题。超越现代经济学目标,把维护劳动人文意义和手工人文特性联系起来,在自动化机器主导的必要劳动领域之外,让人的生命存在创造性地而非空虚无聊地生成,是手工劳动作为当代人文实践的重大价值。针对现代文明的技术理性倾向,它将切实地构成逆向价值运动,在日常生活领域生成一种起调节和补偿作用的审美机制。在新的历史境遇中,它将愈益突出审美倾向,把现代技术所遮蔽的人性发挥出来,把现代价值观所扭曲的自我实现要求导入非炫耀性的审美形式,予大众日常生活以掌握世界的艺术方式。人类文明的当代发展,将因此形成感性与理性、艺术与科技、审美与劳作、人文与经济互动互补的新局面。

        在信息时代,手工劳动不再是必要的谋生手段,也不再是唯一的生产方式。重提手工劳动别有人生意义。从不得不劳动到不能不劳动,从不得不动手到不能不动手,人类在劳动方式的演进中造就自我、完善自我、也真正认识自我。今天,面对让人彻底“歇手”的“自动化”,重新“动手”,既不为抒发文人怀旧情绪,也不是进化论者所讥讽的开倒车,而是努力进取,力求以身体力行的审美方式,把握生存的人性,创造艺术化生活。

        应该在可持续发展的人文指向上,充分认识和把握手工劳动在完善文明结构、健全人格构成、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方面的积极意义,以之为文化生产力介入当代社会生活;应该在保护古典手工技艺、扶持当代手工产业、加强手工劳作训练、培养手工创造能力、鼓励手工艺术创作等各个方面,给予手工劳动实践积极的推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