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26日 星期三

    好事要做实

    ——“十一五”减排核查见闻之五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26日 06版)
    漫画:杨震

        记者随“十一五”减排核查组来到大庆市,检查了几个污水处理厂后,发现一个现象,这就是“投资很高但处理效果不好”。大庆市环保局局长杨占鳌说,大庆市对污染减排非常重视。大庆市与各有关企业,在建设污水处理厂时,委托的是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院做的设计,这个设计院在污水处理方面经验不足,导致在运行中出现了一些未预料到的情况,现正在积极调整和修缮之中。

        黑龙江省环保厅厅长李平说,从地理条件上看,大庆市是建在湿地上的城市,属于水体的闭流区,如果污水处理得不好,很可能大庆市会成为黑龙江省水质最差的地区。因为随着《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全面推进,黑龙江的所有地市都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之后,松花江流域的水质将保持在三类水以上。建议大庆市应当“花钱办好事”,尽快把污染减排的“学费”交完,让水污染减排措施驶入良性轨道。

        谈到化学需氧量减排问题,黑龙江省副省长于莎燕非常感慨,她说,黑龙江纳入《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116个项目已经全部建成,77个项目通过竣工环保验收;黑龙江省13个省辖城市已全部建有城镇污水处理厂,实现了历史上的突破。“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对300多个水污染防治项目给予资金支持,累计在松花江流域投入污染防治资金124亿元,是“规划”项目总投资的1.7倍。“但我们也遭遇了一些困难,尤其是为了完成减排任务,一些地方和企业仓促上马工程设施,导致工程运行后出现一些未曾预料的困难。黑龙江属于北方寒地,一年采暖季节最长的达8个月,短的也有180天左右。有的污水处理厂,进水温度才4摄氏度左右,高的也才8、9摄氏度。过去,我国在这样寒冷地带污水处理方面经验欠缺。直接照搬南方的那些经验,导致有些污水厂建成后运行不稳,给减排增加了意外的风险。”

        除了长期的低温严寒考验着东北地区的污水处理厂之外,融资能力、管理能力也考验着各地政府。核查组来到绥化市污水处理厂时,绥化市副市长王国俊感慨污水厂建得比较幸运,他说:“‘十一五’以前,绥化没有一座污水处理厂,而现在,绥化所有县市都在上马污水处理厂,54家工业企业新建了污染治理设施。我们采用的BT(建设—移交)的办法解决了难题,污水厂工程建设单位北京建工金源公司,出资3800万元,绥化市政府想办法挤出4200万元。2010年1月份,绥化市开始征收污水处理费,居民0.80元,非居民1.10元。现在,我们每吨污水的处理费用大概是0.40元左右。估计五年之后,我们将还清所有的借款,污水厂将没有任何负担,健康运营。”(本报黑龙江绥化市1月25日电 本报记者 冯永锋)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