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裸辞”成为职场新兴流行语。所谓裸辞,就是还没找好下家单位就辞职。不找后路,决然离开。那么,这种选择是洒脱还是冲动?是跟风还是理性?
职场新风潮
小华是某婚庆公司的文职人员,大学毕业两年,属北漂一族。她是今年裸辞队伍中的一员,“工资太低,工作太无聊,觉得自己已经与外界隔绝,看不到未来。”这是小华辞职的理由,她想找一份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即使累一些、压力大一些也无所谓。但要找到这样一份实现自我抱负的工作,对于外地二流高校毕业的小华来说,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她选择了裸辞,准备开春在北京一心一意投入找工作。
与小华裸辞的理由恰恰相反,在某国企工作的小李之所以选择辞职,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太累了,心力憔悴,单位人际关系复杂,老板又时刻盯着你的业绩不放,生活毫无幸福感可言,干脆裸辞给自己放个假,在家休养一阵子,才会有精力投入下一份工作。”
像小华、小李这样选择裸辞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裸辞现象与日俱增。有些是因为工作太枯燥、不能实现抱负;有些是对薪酬福利和发展空间不满意;有些是因为压力太大、身心俱疲,想暂时先给自己放个假;有些是因为人际关系处理不善,与同事有冲突;还有一些职场新人一时无法适应工作就想一走了之等等。
据腾讯网的一项网络调查,超过80%的被调查者有过裸辞的念头,引起裸辞想法最主要的原因是待遇不合理,27%的人选择了这一理由。
“裸辞”有代价
最近,网上流行着这样的一个公式:“魄力+财力+才力=快乐裸辞”,大多数人认为不是谁都有能力裸辞的。
小敏的职场生涯已6年有余,身为“80后”的他虽然已是某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但每个月的房贷、车贷仍然是一块心头病。“工作中遇到不顺的时候、压力过大的时候,我也想过裸辞,休息一段时间。但面对每个月的房贷、车贷两座大山,我只能一忍再忍。”
辞职后能不能在恰当的时候找到一份更满意的工作,也是决定能否快乐裸辞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人因为不太自信,觉得自己能力有限,裸辞后找的工作或许还不如现在的工作。“裸辞去找别的出路,本来就是想在薪资待遇、发展空间和工作环境等方面有所改善,如果不能满足这些条件,又何必折腾呢?”在某外企工作的小王认为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获得一份新的工作,胜任新的任务,那么最好是在原地老老实实的待着,先在本职工作岗位锻炼成熟了,才能有能力和资本去找别的更满意的工作。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这么认为,没有财力和才力照样裸辞的大有人在。他们大多是刚毕业不久的职场新人,没有经济和家庭负担,在做出选择的时候往往没有太多考虑,干得不高兴就裸辞了。北京锦瑟律览公关顾问公司总经理李峰认为,“现在刚毕业的大学生比较随性而为,选择工作开始以干得是否舒心为考量因素,他们跟老一辈的人相比,更重视工作品质和生活质量”。晓彤就职于某广告公司,因为工作量大,薪资水平又低,且感受不到集体的归属感,所以她准备于今年春节前裸辞,再谋别的出路。
“裸辞”须谨慎
《职场》杂志前执行主编康励峰认为,愈来愈多的职场人士开始关注自己心灵深处的快乐和追求,而不只局限于薪水、职位等因素,这是有利的一面;但另一方面,裸辞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带来消极的一面,如不能重新就业、反复的跳槽会造成较高的时间成本和生活成本等。
对于一些人想通过裸辞来调节情绪、逃避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的做法,某公关公司总经理老李认为,对于这部分人来说,辞职并不是一种好的方法,在哪里工作都会遇到各种问题,想办法在工作中解决才是王道。另外,苏州大学社会学教授高峰认为,跳槽并非不可以,但裸辞不该成为首选,在辞职之前首先得保证你能顺利再次就业。
高峰说,虽然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消退,就业市场开始逐渐回暖,但要达到完全回暖还需要一个过程。据教育部统计,2011年全国将有660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比2010年增加约30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目前来说,就业难仍然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因此,专家建议:裸辞需慎重,要理性对待,否则就可能成为一场职业裸奔。(本报记者 李可 通讯员 邓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