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25日 星期二

    印度电影再度辉煌

    王树英 《 光明日报 》( 2011年01月25日   14 版)
    《德夫达斯》剧照
    《阿育王》剧照
    《三个白痴》海报

        全球最大的电影王国

        好莱坞影片世界闻名,但每年影片产量最多的不是美国,而是印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影王国,印度每年生产1000部电影,是好莱坞的4倍,堪称世界之最。印度电影售票量也居世界首位,据有关报道,印度电影在全球拥有36亿观众,而好莱坞却只有26亿。印度同时是世界上电影观众最多的国家,每天进出影院的观众达1400万人之多。

        美国有“好莱坞”,印度有“宝莱坞”。宝莱坞和印度其他几个主要影视基地(泰米尔语、泰鲁固语、孟加拉语等)构成了印度庞大的电影帝国。但宝莱坞是印度电影业的基地和中心,也是印度电影业的代名词。其国外市场主要集中在英国、日本、中国、韩国等,同时对中东、非洲、东南亚地区也都有重要影响。当然,大部分观众群在印度本土,西方观众也正在加入进来。印度的一些制片人正努力使印度电影制作更加专业,以便走向更大的国际市场。

        目前,全印度拥有近100家电影制片厂,1.3万家电影院,500多家电影杂志,电影从业人员30多万人,年耗资30亿美元。这些数字表明,印度的确为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电影王国”。

        印度电影的曲折发展历程

        印度电影业的发展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

        狄拉吉·戈温特·巴尔吉(1870—1944)被称为“印度电影之父”。他生于孟买附近纳西克市一个印度教家庭,自幼酷爱艺术,先后就读于杰吉美术学校和巴里达艺术学院,这使他在绘画、摄影、音乐、造型、魔术以及表演方面的艺术才能得以充分发展。他从1911年起开始从事电影事业,他坚信,完善的电影工业最终会在印度建立起来。他的第一部电影是《哈里什昌德拉国王》,取材于印度神话,赞颂了为追求真理而牺牲财产、王国和家庭的君主的功绩,深受印度各阶层观众的欢迎。从这时起,印度的电影业算正式诞生。

        1920年后10年间,印度还涌现出一批新的影片公司和制片人,从而使印度的无声电影进入了繁荣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巴布罗·潘特和苏杰特·辛哈等。

        进入20世纪30年代,拍摄电影不仅成为一种重要的行业,而且成了艺术表现的一种手段。企业家创办了许多电影制片厂和制片集团,如加尔各答的新戏剧影片公司,浦那的普拉巴哈特制片公司、孟买有声影片公司和帝国影片公司等,这些公司在20世纪30年代一直左右着观众的兴趣。其中帝国影片公司颇有生气,它拍摄了印度第一部有声故事片《阿拉姆·阿拉》。

        到20世纪40年代,印度的电影内容发生了变化,所生产的影片中,以现实和历史为题材的影片居多。兰吉特公司拍摄的印地语和古吉拉蒂语影片《不可接触的人》就是一部反映印度社会问题的优秀作品,它抨击了印度的贱民制度,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1941年问世的电影《新世界》,其主题歌大胆表露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和要求民族独立的爱国主义思想。

        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以前被英国殖民政府所禁止的各种文艺作品又见天日,如孟加拉邦著名的作家萨拉特·钱德拉的小说《真理追求者的道路》曾一直被英国列为禁书,终于被改编为印地语和孟加拉语影片《萨维耶萨吉》上映。孟买的有声影片公司摄制的《强制》是一部爱国题材的影片,影片中穿插了一支歌曲《英国人,滚蛋,白种人,滚蛋!》,反映了印度人民的反英情绪。

        到了20世纪50年代,内容充实、反映人民火热生活的影片成为主角。拉兹·卡普尔自导自演的《流浪者》是印度电影新起点的标志,这部电影在各个方面显示出了新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艺术水平,并表达了进步的社会思想。影片主题歌《我是一个流浪汉》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广为传唱。除此以外,还有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大量出现。诸如《我们是人民》、《世界》、《青春》、《宝石》等等,深受群众欢迎。

        这一时期彩色影片也有进一步发展,例如《章西女皇》就是大型彩色历史故事片,后来又有《哑女》问世。到1954年印度自己摄制的彩色片已经在国内取得了很大成功。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影质量下降,电视的普及和录像的盛行冲击了印度电影业的发展,虽然电影业仍然规模庞大,其年产量还居世界之首,但它的名声却在世界影坛中一落千丈。再加上制片人队伍过于庞大,电影界各种竞争激烈,演员职业自由化,酬金过高,缺少制片资金、技术人员和影院以及电影业内部不团结等原因,导致印度电影每况愈下,电影观众减少,票房收入降低。

        印度电影重新崛起

        近几年,印度电影在沉寂了几十年后重新崛起,每年都生产千部以上电影,仍超过美国。印度每年花在电影票上的钱就有20亿美元,到2012年这个数字有望增加30%。近年来印度电影收入保持了每年约17%的增幅,而好莱坞仅有3%。

        印度政府对电影业一直是大力支持的。印度的电影厂家尽管多数为私人资本所控制,但只要它们的产品不危及国家领土完整和社会治安,政府就会给予鼓励,并通过广播宣传部门对电影厂家给以原则上的指导;政府还限制外国电影进口,并有严格的审查制度,严禁那些宣传暴力、色情和恐怖行为的影片进入印度。这些措施减少了外国电影进口,有助于本国电影业的发展。

        另外,印度影片生动活泼,歌舞贯穿始终,影片一般不少于3小时,这个不成文的“法规”电影导演们都认真遵守。在绝大多数印度人看来,看电影是文化娱乐和逃避现实的主要形式。劳动一天,晚上看场电影调剂一下,也是一种享受。因此,电影在印度具有广大的市场,这又促进了电影业的发展。

        同时,随着印度经济实力增强,印度企业将目光投向了好莱坞,通过并购好莱坞的公司来占领海外电影市场,并通过邀请好莱坞明星加盟来吸引更多的观众,如邀请凯瑟琳·泽塔·琼斯出演《绿宝石》续集,邀请施瓦辛格和史泰龙在《奇爱》中作陪衬等。另外,许多印度电影人纷纷去欧美学习电影知识,在发扬印度电影优良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吸收一些他国先进的电影元素。近年来,印度出产了一批口碑很好的电影,如《德夫达斯》(又名《宝莱坞生死恋》)、《阿育王》和《三个白痴》等,印度电影正在迎接它的再度辉煌。

        作者简介 王树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有《印度各邦历史文化》、《印度文化与民俗》、《印度》、《宗教与印度社会》、《中印文化交流与比较》等多部著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