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沙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毛乌素沙地,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南部乌审旗和陕北榆林一带,面积约1.16万平方公里。这一区域面临的核心生态问题就是土地沙漠化。不久前,一个由数十位国内防沙治沙、环保专家组成的调研组,经过多次实地详细考察后,提出了一份《毛乌素沙地(乌审旗)生态建设模式调研报告》。
近日在京举行的毛乌素沙地生态建设模式论证会上,多位专家结合《报告》内容,提出了这一区域生态建设模式的主要内容。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总结说,这些模式包括一切经济建设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使生产活动与生态建设相互促进、和谐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沙地绿色经济,依靠绿色经济发展促进当地社会整体升级,进而构筑起新时期在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下,县域经济富民强区的基本体系。
中科院院士唐守正认为,这一体系的特征是:在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中,经济建设须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下谋求富民强区;努力消除经济发展中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率的落后发展模式,以“集约化、低能耗、可循环、低投入、高产出”的特点进入高级发展阶段;全社会树立起“生态优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放弃短期利益的诱惑,确保子孙后代共享生态建设财富。
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副主任王信建说,“50年代风吹草低见牛羊,60年代滥垦乱牧闹开荒,70年代沙逼人退无处藏,80年代人沙对峙互不让,90年代人进沙退变模样,新世纪产业链上做文章。”这首顺口溜是毛乌素沙地60年生态建设的真实写照。毛乌素沙地的生态治理之路不仅为当地人民带来了丰硕的成果,也为我国沙尘暴治理做出了有益的贡献,是世界治沙史上的宝贵财富,值得深入研究、总结。
本报记者 胡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