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月23日电(记者靳晓燕)基础教育阶段怎样对拔尖创新人才进行早期培养?昨天“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探究——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早培班’教育实践报告会”举行,向人们展示了学校在探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上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2010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北京市教委下文批准人大附中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成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地”,每年在北京市小学五年级学生中选拔招生。2010年8月,该基地首次招生,80名学生成为人大附中“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实验班”(简称“早培班”)的第一批成员。
据人大附中副校长、“早培班”负责人、物理特级教师高江涛介绍,“早培班”在课程设置理念上,着眼学生的人格完美、身心健康,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激发潜能与创造力;在培养模式上,以半训半读、专家学者担任辅导导师、让学生到大学、科研院所的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在课程的具体设置上,在初一年级基本课程之上,增设了物理、化学、工程技术、生命教育、校本选修等课程,并创设了涉及相关学科的研修课程;在课程实施上,实现了小学与初、高中课程打通;学科间交叉融合;人文、理、工兼顾并重;在教育机制上,改变评价机制,采用弹性学制,期望能实现与大学的无缝衔接。
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表示,希望通过“早培班”的改革与实践,为我国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与早期培养探索出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