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23日 星期日

    重提书法是有根的艺术

    ——《徐利明书画篆刻》读记

    何 平 《 光明日报 》( 2011年01月23日   05 版)
    徐利明书法

        暑天,得徐利明先生书画篆刻三大本,闲时徐读。虽然对其艺术所进乎的境界不是我等界外之人能够轻易窥破,但艺文相通,文学遭遇的问题可能艺术也难幸其身。读徐利明的书画篆刻,我关心的不仅仅是作为艺术结果的呈现,而是一个艺术家在今天的时代,他的艺术活动何以成为可能?比如网络时代文学之死的话题,放之书法艺术可能来得更急迫。作如是观,我并非像许多人那样以为电子技术主宰的数字时代的来临,将毛笔和纸为载体的书法艺术逼向绝境。事实上,早在百年之前,毛笔已经不再作为一种大众书写工具而存在,书法艺术早就成为“少数人的事业”.但谁也不能否认近现代书法艺术的领地依然大师辈出不落人后。

        中国书法艺术的根性正在于笔墨从个体性灵生长出来的。文字、文学、文化、文人、文气无隔无碍,正是这些东西支撑了书法作为一种视觉艺术而绵延不绝。因此,书法在当下社会是最有可能成为与修养和修身相关的艺术。说到这里,我对徐利明先生感兴趣的是其个人成长中传统文化的教养,艺术交往中他受启功、林散之、陈大羽、田原诸先生的耳濡目染以及科班出身的艺术教育。这些使徐利明有了接得上书法根性的可能。比如:他的印作“画乃吾自画”有两段跋记:其一,“史籍载王羲之少时即出大言,所谓”画乃吾自画,书乃吾自书“。其抱负非凡,于此可见。其书当时自成新体,为后世法,至今亦然”;其二,“是作出自单刀急就,一气贯下,收放随势,有随心所欲、无意于佳乃佳之乐”。因此,我在阅读中特别关注其文字叙述的工作现场。我理解他的创作过程是一个“脱俗”的过程。如此,我们看徐利明诗、书、画、印的融通,其根本是如汉代蔡邕《笔论》所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

        书法艺术之有根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法度的问题,有些问题是需要从书法史上得到澄清的。应该看到,即便在识得字者差不多皆能书的古典时代,也不是所有写出来的字,所有有法有度的字存留下来皆为艺术。从艺术史的角度看,存世之字中的“艺术”部分往往是和文人士大夫有关联的部分。书法成为艺术是文人生活艺术化的产物,是中国古典文人生态和心态的集大成。因此,书法艺术之有根应该是书法植根于文人传统的理想、情怀和品性等等的人文性内容。从这种意义上,书法艺术作为“人”的艺术彰显得更为鲜明。

        在一个扰攘之世,只有让自己“无心”而“散”,才可能心与笔随,艺术自现。也正缘于此,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得以在当下激活和更生。徐利明是一个艺术的“旅行者”和“跨界者”。其诗、书、画、印皆通皆达到相当段位,仅此一点在当今书界画界印界甚至文学界就当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对象。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