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17日 星期一

    国外住房面面观

    哈住房消费趋于理性

    阿拉木图市老城区房价下降50%左右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17日 08版)

        独立19年来,哈萨克斯坦一直作为“中亚老大”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总体而言,哈政治稳定,经济经受住了国际经济危机的考验,使哈成为中亚地区最早平稳渡过经济危机并率先进入后经济危机时代的国家。2007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前,哈GDP增长已经连续8年超过9%,导致哈国内包括住房价格在内的物价指数居高不下。近几年来,哈经济发展的步伐放缓,民众购买能力有所下降,居民住房消费也逐渐趋于理性。

        哈作为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中经济发展最成功的国家,其经济综合实力及人均收入水平都远远高于其他中亚国家,物价水平也居高不下,商品价格约是北京的3至5倍。最新统计资料显示,哈GDP约1000亿美元,人均工资基本达到500美元的水平,不仅在中亚地区名列第一,在独联体国家中也仅落后于俄罗斯(约700美元)而排名第二。高收入导致的高物价,在住房销售和租赁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哈国房价一直居高不下,在首都阿斯塔纳和最大城市阿拉木图表现得尤为明显。阿拉木图虽然失去了往日国家首都的显赫地位,但其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及无可替代的传统经济、文化中心地位,依然是哈最具经济活力的地方,其房价也“高得离谱”。阿拉木图城区房价曾达到每平方米4000美元,80平方米左右的单元房的月租赁价格在2500美元左右。

        哈财政部部长娜塔莉娅曾公开表示,阿拉木图的房价与一些欧洲国家的首都已经相差无几,甚至超过了纽约、瑞士,并一度有赶超莫斯科的趋势。

        记者常驻阿拉木图多年,期间,亲眼目睹和感受了哈国渡过经济危机的全过程。可以说,2007年的全球经济危机是哈国房价的一个分水岭。

        全球金融风暴的第一波浪潮2007年末就已经波及到哈萨克斯坦。哈独立以来,由于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消费习惯也逐渐西化,很少节余,居民在购房、购车等方面高消费贷款更是感觉“不在话下”,导致当第一波经济危机浪潮袭来时,哈老百姓一下子“懵”了,变得不知所措。一方面,因购买能力下降,居民已无力染指价格高昂的房屋市场;另一方面,部分民众由于无力偿还高额的房贷,不得不出售房屋,以缓解资金压力。同时,哈国政府及时出台了各项措施,使普通民众认识到经济危机的严重性。随后,哈民众逐渐改变消费习惯,开始像传统的东方人那样“储蓄”了。

        哈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卡乌克诺夫曾表示,百姓自觉储蓄成为哈平稳渡过此次经济危机不可忽视的有利条件,但另一方面,经济危机也使得一向“乐观”的哈萨克斯坦人开始懂得理性消费的重要性。鉴于上述几点因素,哈民众减少了开支及盲目贷款,阿拉木图近三年来房价已经呈现出小幅下滑态势,市中心老城区的房价最高甚至下降了50%左右。

        本报驻阿拉木图记者 张春友 (本报阿拉木图1月16日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