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14日 星期五

    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书写党的历史

    ——贺《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出版

    张启华 《 光明日报 》( 2011年01月14日   02 版)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一刻也未停止过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即使在发生严重失误的岁月里也是如此。如今,在风雨锤炼中成熟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已带领全国人民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迈进。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90周年诞辰之际,《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正式出版,系统回顾新中国成立到新时期开辟之前艰辛探索的历程,对我们今后继续求索的漫长道路,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党史》二卷坚持党对重大历史问题的基本判断,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实现党性原则与科学精神的高度统一

        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党史研究具有强烈的学术性、科学性,同时又有鲜明的党性、政治性,与现实有密切联系。随着党史研究的日渐繁荣,不同意见的学术分歧越来越多。这是学术深入发展所必需的。同时也不能不警惕,一些片面歪曲、全盘否定党的历史,进而否定共产党领导、质疑共产党执政的情况也确实存在。这对于社会稳定、政权巩固是不利的。所以,党史工作者要自觉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高度认识和做好党史工作,要遵照中央关于“党史姓党”的要求,站在党和人民立场,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党史》二卷正是这样一部立场正确、很好地坚持了党对重大历史问题基本判断的著作。

        二卷的时间段,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对这29年历史进行总体评价的基本依据,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六条“建国三十二年历史的基本估计”,即“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历史,总的说来,是我们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我国今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二卷所反映的29年历史,就包括在这32年中,所以对29年历史的总体评价,应遵循《历史决议》的精神。

        另一方面,《党史》二卷对有争议的问题也作出了理论回答,具有较强的学术特征。党史研究中愈益增多的争论,几乎涉及所有领域、涵盖所有时期。对这些争论进行梳理,作出述评,对搞清问题、推进研究是极有益的。二卷在这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二卷的写作历时16年,历经数十轮次修改,报送百余位领导和专家学者,不断吸收反馈意见和最新研究成果,对有争议的问题尽可能地作出客观而又得到普遍认可的分析和回答。

        二、《党史》二卷全面反映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深刻分析和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后29年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要坚持实事求是地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就要正确把握这段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

        整个党的历史,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这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具体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既然是探索的历史,这段时期就必然呈现出正确与错误、成功与挫折错综交织的复杂情况,是一段矛盾不断发生、不断解决的历史。这种情况,正是我们年轻的共和国刚刚踏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艰难探索的写照。二卷按照新中国成立后历史发展的这一内在逻辑,清晰地展现出这条主线,客观地反映了这段历史的全貌。

        《党史》二卷充分展示了这一历史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巨大进步。正是在这个时期,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所以,这个时期作为我们党90年历史中的一段,也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的历史。这是历史的主流。

        与此同时,二卷也客观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失误,做到了成绩讲够,错误讲透。这29年中,我们犯过许多错误,有些是非常严重的错误。归纳起来主要是三条:经济建设急于求成,所有制结构急于求纯,阶级斗争扩大化。这些错误,给我们党、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但二卷并没有因此把这段历史排除在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这条主线之外,而是明确指出这些错误和曲折都是在探索中发生的,并从主、客观两方面具体分析了发生失误的原因,着眼于总结教训,揭示规律,目的是避免重演。

        总之,《党史》二卷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研究这段历史,既充分肯定取得的伟大成就,强调不能因为犯过错误而否定这段历史,不能用支流否定主流,不能以偏概全,不能搞历史虚无主义;同时又不回避失误,科学分析犯错误原因,充分发挥了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

        三、《党史》二卷对党在这段时期犯错误、走弯路的原因作了深入分析,并强调是党自己发现和纠正错误的

        《党史》二卷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这一时期犯错误的原因。从客观方面讲,主要是时代、环境等因素,造成了思想理论及实践的失误。例如,实践经验不足,国际环境的影响,以及制度方面存在的某些缺陷等。从主观方面讲,主要是思想理论的失误,对实践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消极影响。例如,没有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理解马克思主义等。这些概括和分析是比较客观和科学的。

        二卷特别强调这些错误是我们党自己发现、自己纠正的。比如“文化大革命”之前的十年中,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有过严重失误,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反右倾”斗争等“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党中央和毛泽东发现这些错误后及时予以纠正,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尽管总结出的经验教训还是初步的,对错误的纠正也不彻底,但以历史的眼光加以审视,这是我们探索前进步伐中的重要一步,其意义不可低估。从长远看,每一步前进,不管步伐大小,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作出的贡献。正是这种勇于自我批评、敢于纠正失误的精神,体现出我们党是一个郑重的、伟大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党的特质。

        总之,《党史》二卷在对待党在历史上所犯错误的问题上,坚持了以下原则:第一,不回避错误。错误是客观存在,回避不是科学的态度。第二,不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错误产生的历史背景、历史根源和思想理论根源。第三,充分说明是党,而不是什么别的组织和个人,认识并纠正了错误。

        事实上,犯错误的历史时期,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艰难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正是这些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使中国共产党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深刻反思执政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认识到必须解放思想,必须重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所以,在对待党在这一时期所犯错误问题上,二卷坚持的上述原则,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四、《党史》二卷客观评价党的领袖人物的功过,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党史》二卷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坚持《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精神,充分肯定党的领袖人物在历史上的功绩和贡献,客观分析失误原因,热情讴歌广大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前进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卷正确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功绩,客观分析其对所犯错误承担的责任及成因。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艰苦奋斗,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并取得辉煌成就,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毛泽东作为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在中国建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进行了最初的艰辛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愧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与理论的开创者。对于毛泽东在这一历史进程的缺点错误,二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一方面指出他应负的个人责任,另一方面着重从历史根源、社会背景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指出这是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发生的。二卷遵循邓小平在评述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时所提出的原则:(一)“讲错误,不应该只讲毛泽东同志,中央许多负责同志都有错误。……在这些问题上要公正,不要造成一种印象,别的人都正确,只有一个人犯错误。这不符合事实。中央犯错误,不是一个人负责,是集体负责。”(二)“在分析他的缺点和错误的时候,我们当然要承认个人的责任,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历史的复杂的背景”。(三)“单单讲毛泽东同志本人的错误不能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一个制度问题。毛泽东同志说了许多好话,但因为过去一些制度不好,把他推向了反面。”二卷的分析和阐述,是符合历史事实、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

        二卷对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其他成员,包括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及邓小平等领导人也做了相应评价,特别是对于这些领导人在某一个阶段发挥的重要作用分别予以突出和再现。如陈云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领导财政经济工作的卓越成绩,刘少奇、周恩来、陈云、邓小平在20世纪60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中的积极探索和作用,刘少奇对党的建设的探索和贡献,周恩来在1972年整顿中批极左思潮的不懈努力,朱德对人民军队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贡献,邓小平领导的1975年整顿等等,二卷都在不同篇章作了充分的反映。

        二卷通篇贯穿群众观点,充分反映了党紧密依靠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展示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在这29年里,广大人民群众发扬主人翁精神,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二卷对突出的先进集体、英雄模范的感人事迹,对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环境下形成的革命精神和奉献精神,都予以浓墨重彩的展现;对“文化大革命”中人民群众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也作了客观反映,充分体现出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创造,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

        总之,二卷客观评价党的领袖人物的功过,又不着眼于厘清个人功过,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的唯物史观,正确对待领袖与群众的关系,热情歌颂了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伟大历史作用。

        五、《党史》二卷把握历史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将29年历史与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紧密联系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这为正确认识这29年与后30多年的关系指明了方向。《二卷》依据这一精神,把握历史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把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在这29年里,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深刻反思这29年的经验教训,全党和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创造性地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上了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征程。可以说,我们之所以能在后来找到正确道路,是以这29年的正反经验为基础的——有哪些正面经验可以继承,又有哪些反面经验可供鉴戒,才有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发展。

        所以,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丝毫没有理由觉得这段犯了错误的历史羞于见人,更不应该因为这些失误而否定我们党从新中国成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全部历史,而是要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研究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轨迹,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总结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

        正确认识和对待党的历史,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我们永远不要忘记更不要轻率否定我们年轻的共和国刚刚起步时的艰难探索。对这段艰难而光辉的历史和创造了这段历史的前辈们,我们永远充满敬意。我们不能忘记更不能否定人民为争取美好未来付出的艰辛劳动,对领导人民走过辉煌而又曲折道路的领袖人物也不能采取一笔抹杀的不公正态度。我们应该永远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正确说明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为继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供历史的依据,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