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14日 星期五

    中国科技的“世界印象”

    ——写在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召开前夕

    《 光明日报 》( 2011年01月14日   01 版)

        五年,在人类历史的坐标上只是一瞬。而有些时间节点,却留下特别的印记。我国的“十一五”就是这样的节点,这五年,我国科技发展留下了深刻的“世界印象”,在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召开前夕,这个“印象”益显深刻。 

        “快”。是这五年中国给世界最深的印记。不仅经济跑得快,科技的速度丝毫不弱。什么叫“贴地飞行”。京沪高铁冲刺试验486.1公里,此前,这样的时速,不离开地面,就只有在书里用心感受。“坐地日行八万里”,谁不说豪迈,可有谁真敢信。而现在,中国人发起了向“极限速度”的挑战,从60公里、80公里,到200公里,这已经非常了不起,我国的高速铁路,在落后世界一大步的条件下开始起步,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大胆实施创新战略,从引进、吸收开始,到消化、创新的跨越,从传统列车的提速,到遍及大江南北动车的开行,中国人的时空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各大城市周边“一小时经济圈”的形成,让城乡的概念变得模糊,区域经济日益一体化。这一成就令世界为之赞叹。中国的科技工作者用事实告诉世界,实现与世界同行“我能”。如今的突破400公里,仅仅是开始,中国还会跑得更快。

        “天河一号”是另一种“快”。她算得快,就算是成千上万的科研人员联手,也未必是她的对手。她的运算能力相当于17.5万台笔记本电脑的超级计算机,运算1小时的工作量,全中国13亿人同时计算需要340年以上,其在线存储能力,相当于10亿册100万字的书籍。有了这样的科研装备,基因测序、生物医药、核爆试验、石油勘探等众多领域,科技工作者将能够大显身手。

        再来说说“深”。因为深到看不见,可能让百姓无从感知。世界上最深的地下实验室,四川锦屏地下实验室在我国建成,深到岩石下2400米的实验室,需要从地面开车20分钟才能到达,科学家将从这里捕捉被学术界广泛认同的“暗物质”,虽然,科学家现在还不知道,假如“捉”到暗物质,对我们的生活会有影响吗,但科学家已经认识到,我们这个世界不仅有物质,而且有反物质,如果没有反物质,就没有这个世界,也没有我们人类自身。科学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观,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而且,就像电被发明时,当时的人们并没有与电灯相联系一样,谁知道,某一天会从地下深处传来什么样的爆炸信息呢。

        再一个“深”,就是“蛟龙”潜水。杨利伟的太空游,让中国人第一次与遥远的太空亲密接触,而在静静的深海底,那里呈现着怎样的世界,在“十一五”即将结束的时节,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深海潜水器“蛟龙号”潜入3759米的深海。第一次将“深海龙宫”的图景展现于世人。叶聪成为我国首位“看”到深海景象的潜水员。

        中国成为第五个具有深潜海底能力的国家,3759米的深度也已超过世界海洋的平均深度。而世界最深的海底不过就在7、8千米左右,假以时日,深海探矿、海底测量、生物考察、海洋打捞……深海奥秘之门由此向中国打开……“九天揽月”“五洋捉鳖”,将不仅仅是诗句,而是指日可待的现实。

        说到“大”,当属上海世博会对世界的影响大。世博会,在这个人类最新科技展示的舞台上,中国人唱出了“和谐”科技的时代高歌。低碳的车,环保的灯,少取多予的幸福家园建设,这些科技的理念,传达给世界我们与自然和谐,与人类和谐,与宇宙和谐的新科技观。在科技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科技似乎无所不能,然而,我们需要理性,我们不能迷失自己,人类无法主宰世界,我们只能,而且必须选择和谐相处,这便是这一届世博会,中国人留给这个世界的长长的演唱余音,她将穿越时空,久久回荡在我们这个星球。

        本报记者 金振蓉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