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14日 星期五

    北京,拥堵路段少了

    《 光明日报 》( 2011年01月14日   10 版)
    制图:杨震

        提要

        北京市交通委近日透露,自北京实施缓解拥堵新政策以来,工作日高峰时段平均交通拥堵指数从去年的8.32(重度拥堵)以上迅速下降为目前的6.00(中度拥堵)。晚高峰时速20公里以下的拥堵路段已降至平均每天66条,环比减少29条,减少约30%。可见,如何保证城市和交通协调发展,尽快确立公共交通的主导地位和科学合理的引导使用小汽车,运用科技手段来提升交通系统的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等,是缓解拥堵的关键。

        1月12日下午六点,记者乘出租车从东城区磁器口前往西城区北京儿童医院。“这几天的路比前一段时间好走一些了。”出租车司机说。这段过去在晚高峰大概40分钟的车程,只花了28分钟。

        “缓解交通拥堵新政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市民感觉,拥堵路段比以前少了,车速比以前快了。”北京市交通委新闻发言人李晓松近日透露,“随着缓堵新政的实施、5条地铁新线及3条新路的开通,北京道路拥堵比年前明显缓解,工作日高峰时段平均交通拥堵指数从去年的8.32(重度拥堵)以上迅速下降为目前的6.00(中度拥堵)。” 

        拥堵缓解体现治堵成效

        2010年12月23日,北京市公布了一系列治堵的新举措。其中包括:以摇号方式无偿分配小客车配置指标,平均每月限制在2万台;对外地车辆严格管理,禁止外地车辆(含临时号牌车辆)早晚高峰进入五环内交通;交通罚款更加严格,对于在限行时间进入五环内的外地车将处罚款,首次被罚后没有按照规定路线返回的车辆可被再次处罚……

        来自市交管局路面流量监测系统的数据显示,晚高峰时速20公里以下的拥堵路段已降至平均每天66条,环比减少29条,减少约30%。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说:“早晚高峰拥堵持续时间明显缩短,现在的拥堵状况不仅好于元旦前,也好于2009年同期。”他说,“按照以往的经验,元旦节后拥堵会比节前更严重,但是今年明显比节前有所缓解,尤其是在2010年比2009年新增70多万辆机动车的情况下,还能有这样的效果确实不易。”

        郭继孚介绍,2007年,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推出了交通拥堵指数,就像天气预报反映天气变化一样,这是一个实时客观反映道路拥堵状况的标准,能够及时准确反映每个路段在时间和空间集成下的运行状况。它每十五分钟更新一次,计算依据GPS数据分析、社会调查群众实时感受等组成,计算体系复杂。拥堵指数共分为5级,拥堵指数在0至2之间为畅通,2至4之间为基本畅通,4至6之间为轻度拥堵,6至8之间为中度拥堵,8至10之间为严重拥堵。

        郭继孚为记者提供了如下数据:受2010年底5条轨道交通新线开通等措施综合影响,元旦节后第一周工作日严重拥堵和中度拥堵持续时间平均为1小时45分钟,比节前工作日的3小时55分钟明显减少。

        交通问题不拘泥于交通手段

        1月10日,投入试运营还未满月的地铁大兴线进出站人数,在短短两个小时内攀升到2.7万。“以前从家到4号线需要换乘公交车,不太方便,所以上下班一直开车。现在地铁通到了家门口,乘车方便,上下班都改乘公共交通了。”家住天宫院附近的吕女士说。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地铁大兴线开通后,吸引大量沿线居民放弃私家车,改乘轨道交通上下班。开通首周,京开高速日均车流量就由前一周的9.1万辆减少为6万辆,降幅达34%。

        “随着去年年底,大兴线、亦庄线、15号线首开段、房山线及昌平线的开通,地铁线网图向郊区呈放射线状迅速延伸,轨道交通客运量承担比例第一周就提高了2个百分点,达到30%,缓解了道路拥堵。”李晓松说。

        除了对机动车进行总量控制,北京市的综合治堵措施还包括“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优化调整城市功能布局”,“建设400公里微循环道路”等举措。

        “这些措施包括城市规划、道路建设、交通运营管理、市民教育、经济手段、体制机制等多种手段的综合,体现了北京市在交通治理问题上思路的转变。”郭继孚如是评价。

        郭继孚分析,例如在规划上,提出严格控制中心城建设总量增量,加快新城建设,有效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在交通设施的建设上,提出加快轨道交通、公交专用道、大容量快速公交和优化常规地面公交线路的建设等,形成地面快速通勤系统。同时,还提出完善路网,加强微循环道路和地下隧道的建设等。

        专家表示,此次治堵新政让我们看到交通发展观念的转变和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变。

        短期缓堵还是长期趋势

        拥堵程度的降低让越来越多的市民感到治堵新政的成效,然而郭继孚同时提醒,对于拥堵的状况,还要持续观察。尤其是春节前,由于返乡客流的增加,部分地区如机场、车站还可能出现局部拥堵状况。

        郭继孚分析,缓解拥堵是一个世界难题,北京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随着经济现代化的发展,交通需求猛增。然而,时空分布的调整和城市空间的调整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北京规划的调整也不能一蹴而就,可能要经过10年、20年的过程。而北京现在正处于调整的关键期,如何保证城市和交通协调发展,尽快确立公共交通的主导地位和科学合理地引导使用小汽车,运用科技手段来提升交通系统的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等,是缓解拥堵的关键。

        本报记者 李 慧  冯 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