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陇右讲堂”第16讲在天水市秦州剧院进行,特邀中央党校哲学系教授刘余莉以《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为主题,深入浅出地讲述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要素,应该从“心”开始,把“快乐的钥匙”掌握在自己手中。形象的比喻,生动的语言,赢得现场1000多名听众的阵阵喝彩。
至此,由甘肃省委宣传部、天水市委主办的“陇右讲堂”已开办13个月。
如今,“陇右讲堂”正以其大众喜闻乐见的吸引力和传播力,成为天水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天水古称陇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文传统悠久。多年来,天水市委、市政府采取多种方式,支持社会各界致力于陇右文化的挖掘与传播,取得了丰硕成果。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当代文化传播方式与途径的多元化,如何让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思潮更直接、更深入地走进市民的心灵,让更多普通市民接受最先进、最前沿的思想,是天水市委、市政府一直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传播科学思想、解读时代话题、服务社会大众、共建和谐天水’是开办‘陇右讲堂’的宗旨和初衷。”天水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王光庆说,“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提高市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是核心,以满足不同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来打造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深远社会影响的地方特色文化品牌,为建设富裕、和谐、文明的新天水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
正是本着这一初衷,从第一讲开始,“陇右讲堂”先后邀请卢先福、范鹏、任法融、何亮亮、蒋子龙、钱文忠、张召忠、刘余莉等大批著名的国内省内专家学者先后做客“陇右讲堂”,他们平和谦逊的气度、鲜明清晰的思想、幽默睿智的语言、富于个性的风格,都使受众在快乐和美感中得到启迪。讲座内容涉及形势政策、国学知识、中国周边环境、历史文化、教育科普等各类知识,既有科学理论,也有传统文化;既有专业知识,也有社会知识。让求知若渴的天水市民享受了一道道丰盛的文化大餐。特别是甘肃省社科院党委书记、院长范鹏所作的《关于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几个问题》,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博士杨太保教授所作的《泥石流地质灾害及其防治》等讲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在运行过程中,充分利用企业在项目策划、营销推介方面先进理念和手段以及财力、人力资源优势,保证了“陇右讲堂”的高效快速运转。企业则借助“陇右讲堂”提高了企业的社会形象,推广了企业文化,实现了品牌营销目的,取得了“双赢”的社会效果。根据形势需要和听众需求设计讲座内容和形式,讲堂主要采用演讲、访谈、问答等市民喜闻乐见的组织形式,较好地促进了内容表达和主题传播。每场讲座均设置听众与主讲嘉宾互动环节,零距离对话,交流与切磋,大大增强了讲堂的现场感和互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市民的文化兴趣。
作为天水市大型公益性政策理论、科学知识普及教育平台,“陇右讲堂”以主题演讲为主,演讲和互动交流相结合,赢得大众的喜爱。一年多来“陇右讲堂”月月开讲,目前共讲16次,直接听众达1万人次,通过媒体受众近50万人次。专家学者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广大市民交流沟通和对话,打破了人们对社会科学文化深奥莫测的偏见和学术文化自娱自乐的现象,让广大市民在和专家学者的亲密接触中享受人文科学知识的陶冶,得到人文素质的提升。“陇右讲堂”作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载体,坚持以浅显的语言传播科学理论,以至深的情感讲述历史文化,以针对性较强的专业知识讲述热点难点问题,受到市民群众的持续青睐,有的每场必到,有的举家前来听讲,“‘陇右讲堂’就是我们身边的大学,本土文化与世界先进思想文化接轨的平台。”这是一位天水市民的评价。
本报记者 陈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