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12日 星期三

    京官“接地”的启示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12日 15版)

        “做地方工作,是微观上的宏观;在中央机关工作,是宏观上的微观。”在履新半个月之后,财政部监督检查局局长吴奇修已有感触。

        日前,来自全国多个省区市到中央和国家机关交流任职的干部陆续到任。去年12月8日到9日,这些“地方官”在北京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培训。

        2010年8月开始,来自54个中央和国家机关的66名中青年干部赴地方交流任职。根据“进一出一、进出平衡”的原则,接收交流干部的省区市也选派相应数量的干部到中央和国家机关交流任职。

        比如,国家民委、国务院港澳办、国家安监总局分别选派3名干部赴广东省任职。相应地,广东省也各选派3名干部分赴这3个部委任职。

        目前,这批双向交流的中青年干部已陆续到任,原湖南湘潭市市长吴奇修就是其中的一员。

        吴奇修身上体现着优秀基层领导干部的共性:1987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毕业后主动要求到贫困地区工作,是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个“村官”。二十多年来,在省直机关、市、县、乡、村都曾任主要领导职务,最自豪的是“老百姓从不拿我当外人。”从工作经验角度讲,“京官”应该是他履历上唯一欠缺的一环。

        从政策执行者变为参与决策者,“培养全局视野和宏观思维”将是包括吴奇修在内的晋京干部面对的成长性课题。

        另一方面,这次选派地方的干部,主要是中央和国家机关缺乏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的中青年干部,而且全部采取正式任职的方式。选派的66名干部,到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任职的有48名,担任市县委书记的有21名、担任市长的有20名。

        可见,无论对交流的哪一方而言,“双向任职”都将是一次崭新的成长。

        打造“接地”干部,好!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潘峰)

        中央大力推进干部上下交流任职,选派中直机关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地方任职,同时从地方挑选优秀中青年干部进入中直机关任职。毫无疑问,这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对于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影响深远。

        干部队伍的素质决定党的执政能力和人民福祉。但这些素质怎么提高,又怎样展现和证明?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深入实际、勇于实践,即要“接地”。各级干部无论学历有多高、理论知识多扎实、了解国外情况多丰富,最终还是要立足中国实际干事创业、完善自己。

        在当前,我们急需造就出一支既懂国情又懂民情的干部人才队伍,适时推进干部上下交流,突出的就是重实际、重基层经验、重实践才干的选人用人导向,这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选择。

        根据《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规划纲要》,到2020年没有基层任经验的领导干部原则上将不再提拔,这对于干部队伍无疑是一个新要求、新考场。从这里也可以预期,此次干部上下交流任职还只是个开始,力度还将不断加大,随着这一交流任职的不断推进,与相关制度的衔接将继续探索,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渠道也有望借此拓展。 

        拓展交流任职,速!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吴江)

        坚持干部交流制度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建设和改革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前,在我们党政机关的干部工作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一是过分强调干部业务能力,忽视多方面、复杂性的工作经验;二是过分强调干部职能分工的绩效,忽视全局统筹协调的绩效;三是过分注重本机关上下级的关系融合,忽视普遍联系和接触社会群众的程度;四是过分依赖本部门的人才资源,缺乏在更大的范围和视野开发人才。

        以往的干部培养都是自己部门培养自己用,即使下派挂职也是为了自己单位使用,环境的局限性较大,容易出现年轻干部的“盆景效应”,很难全面成长起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范围、跨地区、跨领域、跨行业的干部调动交流任职不够,而往往以短期干部下派挂职替代调动交流任职。

        这次中央与地方领导干部双向调动交流任职,是干部制度改革的新举措,是对整体开发领导人才资源新机制的探索,应该在全国范围里大力推广。

        尤其应该拓展双向交流年轻干部的模式,继续扩大选拔领导干部视野范围,把交流制度和选拔制度结合实施,中央和地方互为培养干部,相互选拔干部,并且形成一种整体开发领导人才资源的机制,有利于打破部门和地域局限选拔和培养年轻干部,有利于大批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脱颖而出。

        提高执政能力,胜!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竹立家)

        无论是对于“京官”还是“地方官”,双向交流都可以看做是一次以“任职”为形式的人才培训,一次获得全面成长的重要机会。双向任职可以使他们全面了解对我国的社会管理和政府管理体制,增强对中国社会整体发展状态的认知,从而为参与制定更合理的公共政策打下基础。一个干部人才既全面了解政策制定的背景和目标,又有丰富的基层实践经验,对制定符合人民群众愿望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合理的公共政策有相当的助推作用。

        “双向交流”有助于干部人才的全面发展,但是否干部人才工作经验的增长就意味着执政能力的提高呢?我认为不能这样过分解读。执政能力是对全局的把握能力,是着重于“顶层设计”,具有重要的价值内含,体现为“领导力”。相对而言,个人经验是一个人工作经验的积累,有工作经验的人并不一定具备良好的执政能力,或者说,工作经验还需有一个“质”的飞跃才能上升到执政能力层面。这次双向任职政策对我们党整体执政能力提高有助力,但提升执政能力的根本仍然在于解决干部的执政价值理念问题,在于建立刚性用人制度的问题。总的说来,要建立一个优秀人才能够成长的组织激励机制,执政能力才能有整体性的提升。

        本报记者 刘文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