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10日 星期一

    北京是一部大书

    徐 可 《 光明日报 》( 2011年01月10日   12 版)

        告别的时候终于到了。再过两天我就要离开北京,到温暖的南国工作去了。本来只是一次正常的工作调动,我从没想到还有离愁别绪什么的。可是,在离别的一瞬间,我的泪水竟盈满眼眶。

        没想到自己会这样。对于北京,我这个当初的“外地人”似乎并没有那种刻骨铭心的爱。虽然已在这个城市度过24个年头,但我总觉得自己还没有融入到这个城市的市民社会中去。而且,我还经常反感着身边的一些方面:反感它拥挤的交通,反感地上斑斑的痰迹,反感那么流利的“京骂”,反感被污染的空气,反感破旧的胡同……可当我想到将要离开这个城市,心里不禁充满了依恋:北京,难道我真要离开你了吗?

        一直有一种偏见,以为北京虽然贵为首都,但基本属于守旧、土气的城市,不能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可当我临别回眸之际,我发现,其实北京是美的——她的美,是不事张扬的那种美,是那种有深度的美。

        作为一个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和古都,北京的美是无处不在的。不必说故宫的宏伟壮观,八达岭长城的雄伟险峻,天坛的构筑精妙,颐和园的金碧辉煌;也不必说被列为“燕京八景”的太液秋风、琼岛春阴、金台夕照、蓟门烟树、西山晴雪、玉泉趵突、卢沟晓月、居庸叠翠;即使在街头巷尾,我们也能随时发现美:早晨上班路上,我会为平房顶上大大的圆圆的朝阳而感动;傍晚,沐着夕阳晚归的鸟儿也让我感动。春天,路边的桃花让我欣喜;冬天,漫天的飞雪也让我欣喜。新起的高楼大厦,让我看到了首都日新月异的变化;古老的胡同深巷,让我领略着古都深邃的历史积淀。

        一个冬日的下午,我在街头漫步,不经意间走进一个街心花园。这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花园,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花草树木。冬日的阳光慵懒地照着,花园里几乎是老人们的天下。他们有的坐在长椅上晒太阳,有的带着小狗在散步,有的在舞剑,有的在跳舞,自得其乐,其乐融融。一瞬间,我竟特别感动,因为这幅和谐优美的画面。

        作为一个有2500年建城历史的文化名城,北京深厚的文化积淀是无须证明的。多年以前,我去中科院拜访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先生,当我走到中科院所在的中关村地区时,心中涌上一种强烈的感觉,觉得自己呼吸的都是科学的空气。那天的其他情形我记不太清了,唯独这种感受铭刻在心。借用这种说法,我觉得我们生活在北京,或者哪怕只是短暂地来到北京,呼吸到的也都是文化的空气。换言之,北京的空气中氤氲的都是文化。

        是的,若论全国哪座城市文化氛围最浓,无可争议的肯定是北京。北京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墙和举世罕见的皇宫,北京有星罗棋布的文物古迹,北京有无比丰富的地下遗存和考古发现……仅仅是这些吗?不仅是这些。北京还有全国最多的和最好的高等学府,北京还有全国最多的博物馆、剧院、电影院、音乐厅……仅仅是这些吗?不仅是这些。

        北京的文化,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上的,而是渗透在骨子里的,渗透在每一个北京人的身上。在北京街头,如果你接触到一位长者,他(她)彬彬有礼、平静安详、恬淡闲散、幽默风趣,不用问,多半是老北京人,甚至是旗人。他们骨子里就渗透着一种贵族精神和文化教养,并非刻意修炼,似乎是与生俱来的,这可以说是得自于北京的“地气”吧——是北京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北京作为帝王之都和首善之区的地位,是北京的开放和兼容,造就了他们独特的文化品格。

        忘不了上世纪80年代刚到北京来上学不久,我腿上长了一个小疙瘩包,后来化脓了。那天从校医院回宿舍的路上,我一瘸一拐的模样引起一位女教师的关注,她当即用自行车把我送回宿舍,这是北京人给我的第一印象。

        忘不了20年前在鲁迅博物馆查抄资料的情形。那天,我抄了一天也没抄完,馆里一位女工作人员答应帮我的忙。过了几天,我就收到她帮我抄写的一沓厚厚的资料,一手娟秀的好字,让我感激了许久,这又是北京人啊。

        忘不了在街头问路的情景,那也是我刚到北京不久,因为路不熟,近在眼前的地方就是找不着。问街边的一位老大爷,他说了半天,看我还是不明白,干脆拉着我的手,领我往前走,终于看到我要去的地方了,这才撒手。这位老大爷,一口京片子,一看、一听就是地道的北京人。

        诚如学者易中天所指出的:北京是文化生态环境最好的城市。它很像一个自然形成、得天独厚的大森林,乔木、灌木、奇花、野草,共生于其间,层次分明而又相得益彰,错落有致而又浑然一体。它是帝王之都,也是文人之乡和民众乐土。雍容华贵的皇家气派,勇敢自尊的学人风范,敦厚朴实的民俗风情,共同形成了老北京那种既“典丽堂皇”又“幽闲清妙”的文化品格;高瞻远瞩的改革开放,居高临下的兼收并容,独一无二的文化优势,又构成了新北京的非凡气象。“大气”与“平和”,是北京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它甚至遍及于每个北京人,成为北京人的一种“文化性格”。

        如果可以把城市比作书的话,北京该是多么厚的一部大书啊,任你是再博学的学者,穷其一生也读不完。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