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业是人类崇高的事业,它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美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育手段,其内容也应该是崇高的。崇高美育应该是当下美育的历史使命。
我国历史上一直重视崇高。儒家孔子赞美尧的伟大:“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创造了“大”这一审美范畴。这里的“大”,是美学意义的伟大、崇高,而无关形式,“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是人格的崇高。道家也不否定崇高的社会内涵,老庄塑造了“才全德不形”的精神崇高的人格。随着历史的发展,崇高美的社会内涵被凸显出来。它是一种艺术精神和境界,本质是以对象的崇高促进主体超越世俗,其社会意义在于促进人类迈向高洁,超越时空,追求无限。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与实践中,我们也一直赞美那些为真理而献身、为了正义事业不屈不挠、为了人类的解放英勇献身、为了祖国的和平事业敢于牺牲的精神。
目前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时期,也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稳定建设时期,特殊的时代更需要崇高,崇高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是知荣明耻、舍己无私、乐于奉献的表现。实际上,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中,一直把美育简单化为优美教育、艺术教育、趣味教育,淡化、忽视崇高美育。结果,许多人在商品经济大潮中,丧失了抵制金钱美色诱惑的意志力,在生活的波涛中失去航向,混淆是非美丑界限,只看到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漏洞,漠视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主旋律、事业发展的希望。还有相当数量的人追名逐利,纵情声色,缺少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都与崇高的事业背道而驰。
时代呼唤崇高,我们的事业需要崇高,我们的美育在进行多样化审美教育的同时,要突出崇高美育,使之在肃清错误观念、培养健康向上的人审美情趣方面发挥特殊作用。我们的崇高美育应以爱国主义、理想主义、集体主义为内容,通过开发大自然和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打造庄严、肃穆、和谐的氛围,鼓励人们走出庸俗和猥琐,摒弃狭隘与自私,抵制诱惑腐朽,敢于批判假恶丑,激励人们勇于承担重任,大胆改革创新;通过格调清新、思想深邃的艺术形式,激发爱国情感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鼓励奋发图强的精神,树立不断战胜挫折、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促动欣赏主体自觉放弃小我,走向大我;超越本我,走向超我。这正是崇高美育的魅力所在,也正是塑造高尚伟大的人格,铸造中国的脊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条途径。历史上那些可歌可泣的崇高壮举,是激发主体不屈不挠、一往无前的精神动力。这正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渴求的崇高精神。实行崇高美育是时代要求,现代美育应该担负起这个历史使命。
实施崇高美育是全方位、多渠道的。崇高美育首先是全社会的事情,它涉及到各个领域、每个部门,需要和谐的社会大环境。一个美好的社会观念形成,来自于社会文明程度的积淀。一个人对未来理想的追求,有赖于对社会崇高的期待;一个崇高人格的塑造,有待于崇高的社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崇高的社会文化,从来就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崇高文明建设的重要和必要条件。一个充满了智慧的人文气氛,一幅熠熠生辉的城市气氛,一座高雅肃穆的纪念堂,一张健康正直的面孔,一颗无私、大义、伟大的心灵,都将会涤除人自身正在滋生暗长、本不属于人性的卑琐、或是本就存在的污尘,提升境界。所以,一个良好的环境应该是整洁、大气的,而不是肮脏、破碎的;人的生活态度应该是积极、高尚的,而不是消极、鄙俗的;一个城市的雕塑与建筑应该是高大、肃穆、伟岸的,蕴含历史的底蕴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而不是形式赤裸丑陋、内容模糊暧昧、意义浅薄灰暗的;一件艺术品应该是高雅、深邃的,而不是感官刺激、玩世不恭的。这仅靠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涉及到每个领域、每个部门。
实施崇高美育又是全民的美育。崇高美育的对象不仅仅是青少年,它关系到每个公民,需要全民的参与。这是建设和谐社会、促进文明发展、提高人的生存质量的重要条件。人的快乐更多的是来自精神的超越,高官厚禄、美食丽服不一定使人快乐,而为他人付出,对社会的给予和奉献,危境之刻的挺身而出,为公益事业献力将会真正给人带来精神享受。这才是人真正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崇高的境界是人类追求的精神栖居地,不仅是青年人的追求和需要,也是每个人的追求和需要。这就应该动员全社会成员,参与到崇高美育中来,走进富有生气的大自然,在苍茫无际的宇宙中感受造化之神奇;在汹涌澎湃的生活波涛中畅扬壮美的个性,寻找昂扬向上的斗志,激发潜在的创造力。
崇高美育又是人的一生一世的教育,人格完善是个终生的过程。崇高美育不仅要从娃娃抓起,更要贯穿人的一生。崇高美育是现代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要建设一批强有力的崇高美育队伍,制定出一套全面具体的有效措施,建立一套完整、长期的美育系统。这是实施崇高美育的有力保障。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