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

    陈新滋:成就更多人的理想

    《 光明日报 》( 2010年12月31日   12 版)
    陈新滋认为,对人类生活有帮助的科研才是有意义的科研。

        陈新滋,中科院院士,世界著名有机化学家,潜心于化学领域,临近花甲,接任了香港浸会大学校长,将工作重心由科研转向了教育管理。

        他有自己的想法:“时间对年长者是特別珍贵的,正因为我的生命及有效的工作时间有限,所以选择做校长。把最宝贵的时间献给学生、教授,为他们创造更有利的学习和研究环境,能成就更多人的理想和兴趣。”

    把创意作为科研重点

        新官上任三把火。温和的陈校长,没有“点”火,却清晰地规划了他在任期间香港浸会大学的发展——建立创意研究院、继续进行全人教育和在科研上采取“拔尖补底”。

        今年,在世界最知名的两家高等教育机构Quacquarelli Symonds(QS)和《泰晤士高等教育》的全球大学排名中,浸会大学分别排在342位和111位。分歧大得让人有点眩晕。陈新滋不愠不火:“呵呵,只是评价标准不同而已,浸会大学规模小,老师也少,当然发表论文的总量就少。如果以发表文章总量为标准,排名就会较后。《泰晤士高等教育》把发表文章的影响力作为重要标准,规模较小而质量好的学校就有机会排前。虽然我认为浸会大学部分学系有成为世界知名学科的潜质,我也说过有信心带领浸大进入世界高校排名200名内,但是我认为高校排名并不重要。我不鼓励我们的教授为了提升学校的排名多发文章,这样无法保证文章的质量。我希望教师们的科研成果创新性强,发表的文章原创性高、影响力大,我们追求的是特别的、有创新力的科研。”陈新滋深知香港高校发展中的短处——空间小,所以,他把学校的定位放在了“质”上,“我希望教师的科研成果能转化为生产力,对社会有一定的帮助,而且要把创意作为科研的重点。”

        “不要单纯追求Made in China,要努力成为Created in China!” 陈新滋希望学生们学会有创意的思考:“如今的社会,创新是最重要的。比如苹果牌的产品,无论是手机还是笔记本电脑,都受到全世界用户的推崇,它的技术其实并不复杂,重要的是它有一个创意将外形、技术和用途融合在一起,从而获得了成功。”

        陈新滋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理念贯穿在治校中。浸会大学的创意研究院应运而生,并已邀请多位在科学、艺术等方面的国际大师级学者参与盛事。创意首重实践,学生往往苦无资金,陈新滋表示,校方会募集捐款设立“创意基金”,用作创意教育,帮助学生实现创意计划,并协助他们创业。从接任校长那天起,陈新滋还决定捐出部分薪金作为奖学金。

    对人类生活有帮助的科研才是有意义的科研

        如果说陈新滋在教育领域还是一个探索者,那么,在化学领域,他早已功成名就了。1975年,他在日本东京国际基督教大学获得化学学士学位,翌年及1979年先后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他曾在美国孟山都公司担任高级化学研究师,并晋升为孟山都院士。1994年被香港理工大学聘为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讲座讲授兼系主任。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陈新滋在手性催化配体和不对称合成研究领域的成果就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研发的手性药物奈普森止痛药的不对称合成新工艺还被大英百科全书World Book记录为1991年国际化学方面的重要成果之一。他拥有40多项中国和美国的专利,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新滋曾经说过:“我们不得不欣慰于这两个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就:高楼大厦、汽车、工厂……可是如果以破坏地球为代价而得到的繁荣,无疑是越繁荣,越可怕。森林的破坏、水和空气的污染、土地的污染、矿产的破坏、物种的灭绝……如今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古往今来最严重的事实。”

        他说:“其实环境的问题,就是化学的问题。多年来,人们研究化学是为了让生活更简洁、更美好,但忽略了环境。今天,化学家的目标是净化环境,更重要的是努力做到不污染环境。如果一个生产工艺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破坏环境的废物,就一定要有配套的方式化解它。在环境问题上,化学家责无旁贷。”

        这几年,陈新滋把研究方向从药物扩展至与环保相关的领域,并获得突破。他用两年时间研究出一种催化剂,可以将化工厂制造氯仿时的副产物四氯化碳重新转化为氯仿。四氯化碳是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是一定要消除的。但氯仿是目前最常用的制冷剂生产原料,每年用量数百万吨。如何做到既能生产氯仿又不产生四氯化碳,这是一个国际难题。现在问题解决了,这项科研成果已经工业化,对工业生产和环保都有重要影响。

        陈新滋希望能帮助更多科学家把科研成果推向社会,变成生产力。在他看来,对人类生活有帮助的科研才是有意义的科研。

        作为一名有机化学家,陈新滋最大的梦想是:还天空以本色,还森林以繁密,还水体以清澈……

        (本版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刘 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