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24日 星期五

    一个人的电影站

    《 光明日报 》( 2010年12月24日   10 版)

        西藏阿里地区的噶尔县位于西藏高原最西部,是西藏22个边境县之一。噶尔县昆莎乡的电影站是一个特殊的电影站,它所在的位置海拔达4700米以上,空气稀薄、环境恶劣,建站23年来,全站只有唯一的一名电影放映员遵珠。遵珠数十年如一日,一个人承担了昆莎乡及乡属索麦村、那木如村、噶尔新村、9个作业组共13个放映点的全部放映任务,长年奔走在昆莎乡这片雪域高原上,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诠释了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展示了新世纪党的基层宣传干部的崭新风貌。

        昆莎乡地广人稀,全乡2000多名农牧民群众分散居住在三个行政村和一些自然村落里。这里气候变化无常,冬天大雪纷飞,室外温度低至零下30多度。20多年来,遵珠不畏自然条件的恶劣,不计较放映设备的简陋,坚持把放好电影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献给了党的基层宣传思想文化事业。

        电影站自1987年成立以来,因为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发电机、放影机、幻灯机、留声机、影片、银幕等三四百斤重的放映设备,只能靠马匹背、牦牛驮、人扛,还要时时趟过刺骨的河水,翻越险峻的高山,走过泥泞的沼泽,经常放一场电影要走几十公里的崎岖小路。一早出门,第二天凌晨两三点才能回到电影站。农牧民群众亲切地把昆莎电影站称做“马背上的放映站”。有一年冬天下大雪,齐腰深的积雪淹没了道路、填平了沟壑,我们都劝遵珠,太危险,别去了,可他说:“这点雪不算什么,乡亲们在等着我呢”。结果因为路上结冰打滑,遵珠连人带马摔下山路,昏了过去,是被等着看电影的索麦村村民寻找过来送到了乡卫生院。当时家人都劝遵珠别干了,但他在家里躺了20多天,又骑着马出发了。

        为了让农牧民群众及时看上电影,遵珠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筹钱买了一辆旧吉普车作为电影放映车,并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收入作为车辆的油料费,平均每月要支出一千多块钱。遵珠在放映电影之余,还主动承担起了乡里的发电和烧水工作,让大家十分感动。

        20多年来,遵珠累计放映电影2470场次,其中数字电影240场次。由于常年在高寒缺氧、气候多变的环境下工作,遵珠身体落下了许多毛病。村民边巴说:“我们遵珠要钱没有,要对我们群众的感情却很多。”遵珠总是动情地说:“我的工作虽然像盐巴一样普通,但酥油茶只有添加了盐巴才会更加香浓。”

        为了更好地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里,遵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他没读过多少书,可为了让乡亲们看上数字电影,他经过一年多的反复琢磨,终于熟练掌握了数字电影放映技术。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遵珠不仅是一名合格的农牧区电影放映工作者,更是党的宣传队、播种机。遵珠通过放映《农奴》、《西藏今昔》、《雪域天路》、《开国大典》等各类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题材电影,让农牧民群众从新旧西藏的对比中,更加认清了达赖分裂集团的反动本质,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极大增强了爱国意识。几十年来,昆莎乡社会和谐稳定,没有一名群众参与达赖集团蛊惑煽动的分裂破坏活动。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授予昆莎电影站“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洛桑扎西(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噶尔县昆莎乡)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