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13日 星期一

    办社会高度认同的职业教育

    ——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办学纪实

    作者:本报记者 苏 雁 《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13日 04版)

        在前不久举行的江苏省SMT(表面贴装技术)行业首届校企联合职业技能大赛上,来自苏南5所职业学校的学生,与9家企业的员工同台竞技。最终,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朱申杰获得了手工焊接专业能力比赛第一名。

        “校企PK”夺冠是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致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明证。校长曹志宏说:“作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分院,苏高职以培养‘德技双馨、手脑并用’的人才为目标,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支援西部地区职教的同时,也获得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高度认同。”

    德技双馨,社会高度认同

        每年5月,苏州地区的企业早早来到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设摊招聘,“订购”次年毕业的学生。每届1000余名毕业生,在一个月内就被“一抢而空”。

        “动手能力强”、“用得上、留得住”,是用人单位对苏高职学生的普遍评价。建校至今,共为地方培养技能型人才3万多名。

        双师型师资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前提。学校先后邀请著名粉画大师杭鸣时、版画大师劳思、油画家王琪等入校成立“名师工作室”;实施“骨干教师培训工程”、“青年教师培养工程”,教师每年到企业挂职锻炼的达70人次,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0%以上。

        曹志宏透露,“德技双馨”的培养目标,使苏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连年稳定在100%。社会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逐年提升,今年由于报考人数剧增,学校不得不在原计划之外,两次申请增加招生名额。

    加大实训,培养高技能人才

        在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齐头并进的城市转型进程中,苏高职紧扣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形成了以电子、机电、信息等先进制造业为“主体”,服装、艺术等传统工艺和经济贸易等现代服务业为“两翼”的专业格局,6大系部近20个专业均有主干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在曹志宏看来,除了专业设置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课时的保证,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条件。学校毕业生100%拿到了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更有近70%拿到了高级工证书。

        在苏高职,实训与现代生产制造业基本同步,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增强。电子工程系主任徐伟刚告诉记者,全校学生实训课时占总课时的一半,机电数控、电子信息、服装工程、艺术设计等6大系部均建有相应的实训基地,专业设备总投资达5000多万元。其中,校企共建实训场所28处,企业提供近1000万元设备。全校生均设备值近1万元,在全省乃至全国居于领先地位。

    联合办学,惠及欠发达地区

        今年3月,在由教育部职成教司、国务院三峡办经合司、移民培训中心联合举办的“对口支援三峡库区中等职业教育洽谈会”上,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全国44所发达地区优质职业学校,与三峡库区21所中职学校签订对口支援协议,半年多来,苏高职因在学生培养、师资培训、基地建设等援助计划上落实有效,受到了表扬。

        联合办学的目的是什么?曹志宏认为,发达地区有义务将先进的办学理念辐射到欠发达地区,区域合作能使欠发达地区报考职业学校的学生得到有计划的技能培养并实现就业。

        2000年,该校在省教育厅号召下,分别与江苏盐城、宿迁、徐州等地学校联合招生。从2006年起,又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与山西阳泉、甘肃秦安等西部地区学校联合办学。最高峰时,与21所学校共同招生,当年联办班招收学生达2424人;并帮助薄弱学校建设实训基地,培训“双师”队伍,他们来苏州学习的费用,全部由苏高职承担。

        本报记者 苏 雁 通讯员 李 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