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淮河治理,一直把治淮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予以推进。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新中国治淮走过了60年光辉历程。
重大决策历程
60年来,国务院12次召开治淮会议,对淮河治理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多次掀起治淮热潮。
1950年夏,淮河发生严重水灾,毛泽东主席连续4次对淮河治理作出重要批示。同年8月政务院召开第一次治淮会议,10月14日颁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确定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1950年11月6日,直属于中央人民政府的治淮机构——治淮委员会成立。1951年5月,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由此,掀起了新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治理淮河的建设高潮,在当时国民经济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建设了一大批水利工程。1957年、1969年、1970年、1981年、1985年国务院又先后5次召开治淮会议,推进治淮工作。1969年10月国务院成立治淮规划小组,1971年设立治淮规划小组办公室,加强对治淮工作的统一领导。
1991年9月,针对淮河、太湖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所暴露出的问题,国务院及时召开治淮治太会议,作出《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提出要坚持“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近期以泄为主,实施以防洪、除涝为主要内容的治淮19项骨干工程,再次掀起治淮建设高潮。1992年、1994年、1997年,国务院先后3次召开治淮会议,加快治淮步伐。
2003年淮河大水后,国务院于10月召开常务会议和治淮工作会议,要求把治淮作为全国水利建设重点,加大投入,加快步伐,2007年底基本建成治淮19项骨干工程。这一重大决策,再一次极大地推动了淮河治理进程。
2007年淮河大水后,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淮河治理作出重要指示。2008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期间,要求继续实施治淮工程,建立较为完善的流域防洪除涝减灾体系,确保淮河流域防洪安全和沿淮人民安居乐业。2007年7月,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淮河防汛抗洪时,要求全面评估治淮19项骨干工程建设成效,科学论证淮河下一步治理问题。
2009年12月,在治淮19项骨干工程完成之际,国务院第95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淮河治理,要求继续把治淮作为水利建设重点,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推进治淮工作。2010年6月,国务院召开治淮工作会议,要求用510年时间着力解决好淮河洪涝干旱等突出问题,为流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重大规划历程
60年来,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先后编制了一系列流域治理规划,科学指导治淮工作。
1951年,编制了以防洪为主要内容的《关于治淮方略的初步报告》,这是新中国第一个治理淮河的规划。针对1952年淮河流域涝灾严重问题,编制提出《关于进一步解决淮河流域内涝问题的初步意见》。1954年淮河发生流域性大洪水,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淮河治理的需要,1956年和1957年先后编制完成了《淮河流域规划报告(初稿)》和《沂沭泗流域规划报告(初稿)》,这是两个以防治水旱灾害为主,兼顾航运、水产、水电和水土保持的综合规划。1964年起开始重新研究编制淮河流域治理规划,确定了沂沭泗河水系治理的总体布局和新汴河等排水骨干工程。1971年完成的《关于贯彻执行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指示的情况报告》,提出要修建一批“蓄山水”、“给出路”、“引外水”的战略性骨干工程。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组织开展淮河流域综合规划编制工作,1992年完成《淮河流域综合规划纲要(1991年修订)》,成为1991年后大规模治淮工作的重要依据。
进入21世纪以来,治淮规划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先后编制完成10余项重要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并获得批复。2002年初,国务院批复《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2001年修订)》,同年国务院办公厅批转了《关于加强淮河流域2001-2010年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淮河流域防洪规划》。此外,2003年12月,水利部印发《加快治淮工程建设规划(2003-2007年)》;2009年7月,联合江苏省、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复《淮河干流行蓄洪区调整规划》;2010年3月,批复《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除涝规划》;2010年9月,审查通过《淮河流域综合规划》。淮河水利委员会会同流域各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还编制完成淮河流域及山东半岛水资源综合规划、淮河上游水土保持规划和行蓄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等。完善的水利规划体系,为推进治淮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重大建设历程
治淮作为新中国大规模治水事业的开端,60年来,历经四个重要阶段,见证了新中国气势恢弘、百折不挠的奋斗历程。
1950-1958年,在新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治淮高潮中,修建了佛子岭、南湾等一大批上游山区水库,整治和修建淮河中游河道堤防,兴建三河闸、苏北灌溉总渠等下游入江入海工程,实施沂沭泗地区导沭整沂、导沂整沭工程。1958-1977年,兴建了淠史杭等大型灌区,建成江都水利枢纽,建设了昭平台等一批大型水库,开挖了新汴河等人工河道,开工建设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等一批战略性骨干工程。1977-1991年,实施淮河干流上中游河道整治及堤防加固、黑茨河治理、新沂河治理等工程,开展了流域水污染防治、淮河清障、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等。1991-2010年,实施治淮19项骨干工程,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开展淮干行蓄洪区和滩区居民迁建、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泵站改造等一大批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尤其是2003年淮河大水后,国家加大投入力度,治淮骨干工程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目前淮河干流上中游河道整治及堤防加固、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入海水道近期工程、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等19项骨干工程已全面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