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12日 星期日

    新理念培育新教师

    舒小红 《 光明日报 》( 2010年12月12日   07 版)

        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成败。为加快培养具有全新教育教学理念和符合课改要求的教师队伍,我们多措并举,全力打造教师队伍。

        为优化骨干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建设学科人才梯队,为区内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实施了“东湖区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双新工程’”,覆盖所有学科的“教学新秀”和“教学新苗”骨干教师队伍,与“区学科带头人”和“区名师”评选结合,形成我区教师人才培养的动态机制。

        我们积极推出片区教研活动,给“双新”教师营建更大的锻炼提高的空间,提供更多的施展才华的舞台,促进教育教学素质全面地提高。同时,各学科教研员为充分发挥片区教研活动对“教学新秀”和“教学新苗”的锻炼作用,精心制定活动方案,创新活动形式,听课议课、反思互动、沙龙对话、案例分析、问题研讨等活动各呈风采,使“双新”教师得到切实的锻炼。同时,我们还借助网上“片区教研广场”栏目将教研延伸,“双新”教师在网上与更多的教师展开交流,发挥了骨干示范作用,对课堂教学的改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积极找寻学校和教师的成长发展需要和教研专业人员的服务支持的切合点,策划开展了“双新”教师送教下校活动。开学初,由学校“点菜”,教研中心根据学校所需,周密安排,精心准备,送课下校,对话研讨,每一次活动都取得了推动校本教研,促进“双新”成长的双赢效果。“双新”教师也感到通过这种形式,进一步锤炼了他们的教学能力。

        我们积极依托“东湖教研在线”,开辟了“双新风采”专栏,创建了“双新”教师动态管理的平台。一方面,各学科组织“双新”教师按月上传精彩教学案例、优秀教学设计、点滴反思体会等资料,促成骨干教师在网上与广大教师的直面对话,发挥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学科教研员以此作为“双新”教师的业务成长档案,全面跟踪每一位骨干教师的成长进程,定期评定、指导,促其早日成才。“星光动态”展示了各学科“双新”培训的特色活动,各学科在精彩亮相中互相学习方法、借鉴思路,共同前进;“星路历程”记录了个人成长计划、工作绩效及综合评定,透明公开的机制激励着“双新”教师暗中较劲,你追我赶;“精彩案例”、“教学反思”刻下了“双新”教师课改实践的足迹,彰显了每个人的研究成果。

        教研员对“双新”教师不定期听“推门课”,了解其平时教学改革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帮助扶持。我们同时重视发掘“双新”教师自身资源,“教学新秀”与“教学新苗”一对一师徒结对,平时加强交流沟通,共同备课、互听互评、共同反思等,教学新秀与教学新苗在互助互学中成长。

        我们以“双新”教师为主组成各学科中心组,每月定期开展听课议课、案例研究、主题探讨等活动,形成了群策群力研问题、互动交流谈感受的研究氛围,每位教师都积极主动参与研究过程,切实解决一些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难点问题,带着问题来,载着收获归。我们开展了区“名师”、“新秀”风采展示活动,充分展示教学新秀的成长风采,激发成就感,增强内驱力;同时,通过与全区教师的互动研讨,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一年来,“双新”教师成长迅速,“双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迅速提高,一批素质好、教学能力强、善钻研的科研型骨干教师脱颖而出,他们的教研科研能力提高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对新课程理念和具体的实施方法、策略有了一定的积淀和思考,在学校及全区正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带动作用。

        (作者单位:南昌市东湖区教育体育局)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