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12日 星期日

    创新驱动 造就人才 惠及民生

    ——河南卫生科技与人才发展创新综述

    本报通讯员 杨力勇 赵 炜 胡晓军 《 光明日报 》( 2010年12月12日   07 版)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独立完成了国内首例“全清醒状态下颅内肿瘤切除手术”,图为手术后小患者手捧鲜花接受祝福。 资料图片

        跨越发展的河南医疗卫生界屡屡引起世人的瞩目。

        就在3个多月前,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在线发表的一项重大科研成果属于河南——新乡医学院癌症研究中心主任、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博士生导师王立东教授首次发现两个食管癌易感基因——核黄素转运基因(C20orf54)和磷脂酶基因亚运型(PLCE1)。该项研究,居于国际先进水平。

        这是河南卫生科技与人才发展创新涌现蓬勃生机的一个缩影。目前,河南引进9位院士和院士级专家,引进培养特聘学科带头人、卫生科技领军人才、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370人; 59项重大医学科技攻关项目列入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计划,特别是在2006-2009年间,全省医疗卫生系统共引进标志性新技术452项,年均引进标志性新技术113项,年均为94216例患者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河南省卫生厅厅长刘学周表示,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厅党组的决策部署下,河南医疗卫生系统坚持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作为核心竞争力,促进了以项目为龙头、重点学科为基地、人才培养为根本、新技术引进与推广为主要内容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日趋形成。

    政策支撑,构筑孵化平台

        胡大一,我国著名心脏病学专家,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戴建平,我国著名放射学专家,曾任中华放射学会第十届、第十一届主任委员……他们分别与河南省人民医院结成合作关系,受聘为“河南省心血管流行病学研究中心”主任、特聘学科带头人。

        无独有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郑州人民医院等省市医疗机构,千方百计引进国内外的医学顶级人才,实现了医院、患者、专家共赢的局面。

        正是认识到高层次人才代表着核心竞争力,河南省卫生厅党组要求各级医疗单位解放思想,在观念上破除条条框框,构筑创新孵化平台,对本省在国内外发展的人才,放远目光,以情动人,以情留人,使之成为促进医学开放交流的纽带。

        由此,省卫生厅出台了一系列人才队伍建设扶持政策,立足于人才流动,坚持全职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引进国际国内有较大影响的核心人才;立足于人才成长,突出培养中原学者,注重培养卫生科技创新人才,强化培养中青年科技人才;立足于人尽其才,为各类高层次卫生科技人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立足于人才合理配置,营造开放的人才流动环境;立足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卫生科技人才评价机制;立足于新技术引进和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培养应用型人才。

        观念的创新带来的是卫生科技人才投入经费的大幅增长,据了解,河南每年将投入4000万元用于卫生科技创新型人才科研启动经费、生活补贴及有关科技项目支持。对于全职引进的院士和院士级专家,省卫生厅给予科研启动经费200万元,用人单位给予科研启动经费500万元并配备工作实验室、工作团队和专职秘书;对全职引进的特聘学科带头人,省卫生厅给予科研启动经费100万元,用人单位给予科研启动经费200万元并配备工作实验室、工作团队。同时,对全职引进院士和院士级专家,用人单位给予50万元(税后)的年薪,全职引进的特聘学科带头人用人单位给予不低于30万元(税后)的年薪。

        最近,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阚全程在其医院发展规划中宣布,未来5年将投入2亿元支持科研工作和人才引进。河南省人民医院加大人才培养投入,每年安排预算1000万元,建立重点学科建设基金,与法国冈城大学医疗中心、澳大利亚圣—文森特医院、日本京都国立病院等国外知名医疗机构缔结友好合作关系。

        观念与体制的创新,投入的增加,机制的灵活,造就了不拘一格引进人才,多重力量发挥人才作用的良好局面。

    多重推动,汇聚人才团队

        张新中,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教授、博士、国务院津贴享受者,带领手术团队独立完成了国内首例全程清醒开颅功能区脑肿瘤切除术。目前,张新中获得河南省杰出人才支持计划的资助。

        这是河南通过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型人才工程、医学学术技术带头人出国培训计划、医学科技攻关计划、卫生科技支撑平台建设计划等载体,涌现出一批高级人才团队的缩影。

        据介绍,省肿瘤医院仅仅通过5451出国项目,就有2人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人荣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及“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1人被评为全国学习型先进个人。同时,该院副院长宋永平荣获河南省重大公益项目资助200万元和“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河南省防治艾滋病规模化现场流行病学和干预研究》220万元。

        河南省各大医院还逐年加大学科带头人及博士生导师支持力度,比如郑大一附院每月给予博士生导师1000元资助,先后投入科研创新资金500多万元,支持建立了博士生导师创新团队和科技创新团队。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专门建立了以朱长连教授为带头人的科技创新团队,帮助其建立了中瑞(典)合作实验室和新生儿疾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并与瑞典哥德堡大学脑损伤与康复中心签订协议,围绕新生儿脑损伤这项课题进行合作。

        多重力量推动,汇聚了我省卫生科技高科技人才团队。统计数字显示,截至到目前,我省卫生系统共有硕士以上卫生技术人员7609人,其中博士1037人;具有高级职称卫生技术人员29611人,占卫生技术人员的8.55%。2006-2009年间,全省医疗卫生系统从国外引进人才97人、国内引进人才3726人,省直医疗卫生单位外派出国学习人员达536人。

        这是河南省卫生厅党组高瞻远瞩谋划卫生科技与人才发展创新呈现的良好局面。“我们要加快推进实施医学科技创新工程,继续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借船出海、借力发展、借梯登高,培养、引进院士或院士级专家,让河南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河南,不断推进我省医学科技的新跨越,更好地造福全省人民。”河南省卫生厅厅长刘学周表示。

    精英荟萃,造福中原百姓

        仅仅在郑州人民医院,借助“河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这个平台,中国干细胞研究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祖泽、姚开泰和国际欧亚科学院吴清玉院士以及邵永孚教授、王福生教授、郭坤元教授等7位国内知名专家受聘为驻站专家,分别开展肿瘤、重症肝病、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生物治疗研究,开展疑难、复杂心脏手术、腹部肿瘤手术的临床研究,开展肝脏移植及复杂肝脏手术的临床研究。

        就此,河南患者在肿瘤治疗、心脏病治疗、肝病治疗中,不仅有了更丰富、更为个体化的选择,而且,还可以在自己的家乡享受到国内一流专家的技术服务。

        全省各级医疗机构纷纷打造平台,与国内外同行展开深度合作。其中,省肿瘤医院积极与法国医学科学院院士、国家干细胞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韩忠朝教授签署合作协议,聘请他为院士级客座专家,并成立河南省干细胞研究中心。

        借助于一系列卫生科技与人才发展创新计划的实施,中原民众从中直接受益。

        统计数字表明,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平均每年引进新技术113项,年平均可为94000余例患者提供服务。开展的一系列创新技术如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心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肿瘤生物治疗、生殖医学技术等,改变了群众看病四处奔波的现状,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减轻了经济负担。

        以试管婴儿为例,郑大一附院生殖医学中心是全国7家获得国家卫生部批准开展全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院之一,是全国被批准的10家试管婴儿培训基地之一和5家供精人工授精技术培训基地之一。1998年该院仅开展8例,2009年已达到每年2700例水平,与到外地大城市就诊相比,能为每位患者节省8000元到1万元费用。

        在血液病治疗中,由于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技术的开展,避免了病人长期化疗、服药;全过程清醒状态下功能区脑肿瘤切除手术的成功,使很多需要进行开颅手术的患者不必担忧手术后会留下失语、瘫痪、智力损伤等严重的后遗症……

        河南省卫生厅副厅长黄玮表示,随着一个个医学大家纷纷落户河南,一个个家乡精英脱颖而出,一个个国内外医学俊杰尽展医技,很多疑难杂症乃至世界性的医学难题,在百姓家门口就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接轨世界,引领医学潮流

        在省卫生厅大力支持下,河南省多项医疗技术及科研水平已同国际接轨,引领医学潮流。

        设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河南省尿动力学诊断和治疗中心诊断膀胱功能障碍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经为1万多例患者做了尿动力诊断,其中小儿遗尿的研究在国际上产生巨大影响,受到了国际尿控主席Cocors教授的赞誉。在省卫生厅大力支持下,郑大一附院投资1亿多元建成了国际先进水平的河南省高等学校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开放试验室,最近引进2名美国特聘教授进驻工作。

        省人民医院、省肿瘤医院、郑大三附院也出现了新技术与国内顶尖水平乃至国际水平接轨的新局面。

        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李牧蔚前往德国学习一年,引进了血管内超声(IVUS),在全省率先开展IVUS工作,起到了龙头带动作用;省肿瘤医院病理科夏庆欣、内科刘艳艳从美国学习归来后,开展了淋巴瘤诊断的基因重排技术和FISH技术等一系列技术,填补省内空白;郑大三附院麻醉科姜丽华教授到瑞典哥德堡大学医学院东方医院、皇家儿童医院麻醉科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学习,回国后率先在省内开展了喉罩麻醉术,小儿心脏手术麻醉与国际接轨……

        面对将来,河南医疗卫生部门正在筹划美好的蓝图。

        据了解,通过卫生科技创新型人才工程,河南将用5年时间,总计投入2亿元,培养或引进5-10名院士、院士级专家,5-10名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特聘学科带头人,50名左右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卫生科技领军人才,300名左右基础良好、具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卫生科技创新人才,15-20支卫生科技创新团队。

        此外,通过医学学术技术带头人出国培训计划,以每年不低于800万元的投入,用5年时间,选派500名左右学术技术骨干到国外培训,引进学习100项高新技术;通过医学科技攻关计划,每年投入1200万元,资助15项左右省部共建项目、15项左右重点项目、150项左右普通项目;通过卫生科技支撑平台建设计划,到2015年建设医学重点学科、医学重点培育学科各50个左右,重点实验室10个左右。

        时代给课题,形势出任务。为保障中原儿女的健康,在省卫生厅决策部署下,河南将加速卫生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推动全省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让群众享受到优质、放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让群众享受到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成果,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