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09日 星期四

    从“学生”到“老板”有多远

    南京工业大学百万创业奖背后的故事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郭万牛 《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09日 04版)

        南京工业大学的一个学生创业项目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荣获唯一特等奖,获得100万元奖金和100万元创业基金,后者将在常熟国家科技园产业化……同时,南工大还取得1个一等奖,4个优秀奖的优异成绩。

        能在包括国内外100多所名校在内的1128个项目中获得唯一的特等奖,绝非偶然,这是南工大全面确立以创新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理念、“狠抓”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结果。

    措施给力

        在南工大,创业创新教育被放在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第二课堂都被作为学生的“必修课”。

        为此,该校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专题培训、竞赛活动、模拟实践相结合的“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面向全校开设《创业基础》、《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等课程,并每周都邀请“海内外领军人才”为本科生讲学、作报告。

        在营造全校创新创业氛围的同时,该校还通过两个举措为学生“加餐”。一是创立“菁英人才学校”,为从本科生中发掘的一批有创新创业潜质的学生“开小灶”。按照未来管理,科技和创业精英三个培养方向专门设置课程,聘请青年企业家担任未来创业精英导师,每名导师带1至2名学生。“有什么创业疑难问题,一个电话打过去,心中的疑惑就解开了,真的省了不少心。”一位已经开始创业的大二学生说。二是,专门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园”。该创业园占地300多平米,学校为其配备了基本办公设备,并出台了各种鼓励措施。

    选好苗子

        据有关调查显示,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只有2%到3%。如何选好“苗子”,筑牢学生创业“基石”?南工大将目标瞄准了科研育人。该校校长欧阳平凯院士明确提出:“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过程中,学校要致力于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力争成为培养中国工程师的摇篮”。

        该校每年的科研到款超过3亿元,是名副其实的科研“大户”。为了将科研优势转化为学生创业优势,南工大首先选择了一批“创新创业苗子”,将大部分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并专门拿出资金,对学生实验创新项目进行资助。不仅出台了《关于加强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试行办法》,还专门设立了100万创新创业资金,鼓励学生从踏进校门就开始参与科研与创新创业实践。

        如今,该校有八成毕业生都参与了教师科研实验项目。教师每年都公布自己的研究项目,学生可以凭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参与科研实验,经双向选择后最终确定项目内容。学生如果自己有项目也可以提交,经学校审核,为其立项并提供场地、资金。

        在南工大党委书记王德明教授看来,以科研为舞台“一举两得”,既锻炼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的执著精神,又激发了学生创业热情,为以后成功创业打下基础。

    从学生到老板,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百万大奖是否在南工大掀起了巨大波澜?记者走访时意外发现该校学生对此表现得很平静。

        “要说这样的人才,我们这儿还真不少见,这些都是水到渠成的事。”一位学生颇为自豪地说。他扳着指头数:毕业生刘宏伟与金杰共同创办了“南京壹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朱洁创办了“南京讯投网络投资有限公司……最近两天,学校里又出了两个“校园名人”,学生李恒和孙鹏在试验中研究发现,秸秆、玉米、薯干、甘蔗、水稻等生物质均可作为“底料”替代石油功能,她们还寻找到无污染、转化率更高的绿色催化剂。如今,二人的研究成果已被国际化学领域权威期刊刊登。

        南工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已经得到了不少企业的“青睐”:常州一家企业投入3000万元开发了一种新的食品,而该项目的科研开发、工艺研究设计、设备选择等全部由南工大的学生参与完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