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枣庄12月2日电 连日来,在山东枣庄市的广场文化晚会上,人们看到一个女孩熟悉的身影,无论是演“诸葛亮”还是“佘老太君”,她都表演得惟妙惟肖,她就是获得第十三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的峄城12岁女孩丁杨柳。峄城区老干部局局长吴修金说:“这孩子会唱京剧、越剧、吕剧、黄梅戏、梆子等十几个剧种,老生、老旦、花旦、彩旦、武旦,都能表演,在豫剧《朝阳沟》中一人能同时表演五个角色。”
小杨柳是“匡衡故里”枣庄市峄城区勤奋好学的实例之一。两千多年前的匡衡自幼勤奋好学,留有美名,其精神滋润着后人。71岁的老人田厚德从教师岗位上退休多年,他在捡来的雪糕棒上抄写《论语》、《三字经》、《百家姓》,并编成“竹简”,“终身学习”让他充满了乐趣。
“匡衡精神”流淌在峄城的大街小巷。在坛山路上,人们把艺术元素嫁接到整个街道景观中,“梅花香自苦寒,官名清自廉洁”等,几个字或几句话,再加上一幅简洁、别致的图画,就成了一个极富视觉冲击力和教育意义的“艺术画廊”。乡村学校棠阴中学开展“教师全员读书”活动已多年,每天自习时间教师们都会自发走进阅览室读书、看报,光读书笔记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要做好几本。为弘扬匡衡苦学成才的精神,峄城创作的《匡衡进京》在苏鲁豫皖四省戏剧大赛中斩获大奖,后又改编拍摄成五集电视连续剧《匡衡》,在央视和各省市台滚动播出。目前,新编的四十集电视连续剧《匡衡》剧本已封笔,即将投入拍摄。
匡衡精神滋润区域品格,“全民学习”成为良好的社会风尚。人们不仅学习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还学习经济、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知识。党政机关开展了“日练百个字、周读万字书、月写一篇文、年写一篇调研报告”活动,确定“集中学习日”,把学习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他们邀请了著名专家、学者作学习报告,今年已举办了6场。
“匡衡精神”已成为闪亮的“峄城名片”,其内涵是“勤奋、坚毅、求实、创新”,产生了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动力。据介绍。峄城正在建设学习博物馆、学习主题公园、学习标志性建筑,举办“学习节”,精心打造学习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