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22日 星期一

    广州亚运:亚洲文化和谐交流的舞台

    ●亚运观察

    本报记者 吴潇怡 《 光明日报 》( 2010年11月22日   04 版)

        ▲广州亚运会主新闻中心文化活动票务联系点的展板引得人们驻足观看。

        本报记者 吴潇怡摄 

        ▲印度尼西亚加美兰乐团表演的《印度洋上的千年古乐》。

        本报记者  吴潇怡摄

        ▲广州粤剧院红豆粤剧团演出的《刑场上的婚礼》。广州亚组委提供

        在朝鲜族民歌《阿里郎》的乐曲声中,年轻的韩国舞者或秀出街舞绝技,或跳着动感十足的现代舞……大大小小14种舞蹈汇集一堂,演员们还特意用中文跟观众交流。这就是韩国舞剧《爱舞动》中上演的场面。

        11月21日,作为亚运文艺演出中精彩纷呈的一场,这台舞剧正在广州蓓蕾剧院上演。运动员们鏖战亚运的同时,亚洲各国文化与岭南文化和谐交流的大幕,正随着盛会的节奏在羊城的各个文化场所渐次拉开。

        广州市民:

        尽享亚洲文化盛宴

        11月16日晚,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岭南大会堂座无虚席,广州亚运会文化演出系列之一——《印度洋上的千年古乐》在这里上演。在清脆空灵的打击乐伴奏下,身着印度尼西亚传统服饰的女舞者普图·艾薇眼波流转、指尖轻颤,舞姿婀娜而曼妙。在艾薇的身后,她的丈夫——新西兰裔的乐师范恩·汉驰穿着印尼巴厘岛民族特色服装“纱笼”席地而坐,演奏着美妙的加美兰音乐。

        “我喜欢加美兰音乐充满异国文化的神秘感。”观众席上,广州市民湛波这样向记者解释他专程前来观看演出的原因,“平时很难有机会听到这样的音乐。”

        这场让湛波为之沉迷的演出只是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317场文艺演出中的一场。从11月8日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拉开序幕,到广州亚残运会结束后的12月19日,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艺术家,会陆续在星海音乐厅等广州市17个演出场所展开表演。

        在这317场演出中,都是来自亚洲各国的艺术精品:从近邻的日本、韩国邀请来的现代歌舞剧,到西亚波斯湾阿联酋、伊朗和叙利亚的音乐与回旋舞;从蒙古草原上的谣曲和图瓦的喉音,到南亚柬埔寨和缅甸的雅乐歌舞……亚运期间,广州市民不仅有机会欣赏到亚洲各国运动员的精彩表现,也能尽享荟萃亚洲各国传统与现代文化的艺术盛宴。

        如此集中而丰富的盛宴考验了广州文化市场的接受力和包容力。“务实是广州人的性格,即使是非常好的演出团体或大腕来,广州人也会再三衡量它的性价比。”星海音乐厅主任刘莹这样解释广州文艺演出市场一直以来的状态。对此,广州亚组委赛时文化活动专项团队常务副主任林雄介绍说,文化活动团队采取了“赠给市民、媒体,同时对外售票”双管齐下的方法,以保证广州的观众在票务方面的需求。

        但是,广州市民对亚运文艺演出文化品位的认可与追捧仍然超出了广州亚组委的预想。广州亚组委亚运文艺演出组的郑思告诉记者,虽然他们以大礼包的形式向市民免费派送了15万张演出门票,可是每天还是有不少人联系她,询问怎样才能从那剩下的3万多张可销售门票中买到一两张。

        林雄也表示,对于亚运文艺演出,“市民的热情出奇的高,有些场次的演出甚至一票难求”。在广州市番禺区的一个文艺演出票务联系点,市民陈梦飞一口气就替亲戚、朋友要下了八张蒙古谣曲《大漠长歌》的票。“我本来还想看斯里兰卡国家舞蹈团的《锡兰明珠》,可惜那场的票已经卖完了。”她告诉记者,“这个活动有很多亚洲其他国家的表演,以前从来没来过广州,错过机会实在可惜。”

        岭南文化:

        亚运给了更开阔的舞台

        本届亚运会正式开幕的第二天,广州南方剧院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亚奥理事会和国际奥委会主席及理事们的夫人来到这里观看粤剧《广府华彩》。对粤剧或清新悦耳或低回婉转的唱腔,她们赞不绝口。来自尼泊尔的拉娜·伊舍里还特别换下了自己的尼泊尔传统服饰,穿上粤剧戏服和所有演员合影留念。第一次观赏粤剧的她对华丽的凤冠霞帔爱不释手:“这些服装真是让我迷恋。”

        岭南文化透过这种方式对各国来宾掀起了“海青”的一角。亚运会为广州迎来了亚洲各国的激情与文化,而广州则还之以2000多年历史名城深厚的文化底蕴:粤剧、粤曲、广东木偶艺术博采岭南传统艺术众家之精华;惠东渔歌、广东汉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雅风古韵奏出源远流长的岭南华彩乐章。“这些保留剧目之前很少走出国门,”郑思向记者介绍说,“亚运会给岭南文化一个向亚洲乃至全世界展示自我的更开阔的舞台。” 

        为了让观众进一步认识粤剧、喜欢粤剧,广州红豆粤剧团专门为中外游客创作了一台融入粤剧元素的综艺晚会,集舞蹈、戏曲、魔术、杂技一体。反映岭南历史文化的话剧《南越王》、粤剧《花月影》也在文艺演出活动中与观众见面。同时,广州芭蕾舞团的《风雪夜归人》、广东木偶艺术剧院的《八层半》、广州粤剧院的《刑场上的婚礼》等文艺精品都在亚运文艺演出活动中一一上演。“我们甚至将在‘九艺节’上获奖的优秀节目也引进来了。”林雄告诉记者。

        这些文艺演出活动的场次数目是广州地区有史以来场次最多的,无论是观看亚运的远方来客,还是在广州常住的外籍中国文化爱好者,都借助这一机会尽情地领略了岭南艺术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习中文的乌克兰籍学生凯蒂·格拉姆观看了广东音乐曲艺《粤韵留声》后兴奋地说:“这和我平时听到的粤语太不一样了,我想它会对我理解中国的古文有很大帮助。”

        据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委书记、亚运文化活动部部长徐咏虹介绍,在文艺演出之外,广州亚组委文化活动团队还在广东美术馆、广州博物馆、宏城广场等一批广州市的大型展馆和广场,以及亚运城里的运动员村、媒体村、技术官员村及亚奥理事会官员居住的总部酒店展开了78项亚运展览展示和27项群众文化活动。

        “我们把轻松、互动的展演送进运动员村,让亚洲各国的运动员们在比赛之余能够得到身心的放松。”林雄说,对于各国媒体和亚奥理事会的来宾,岭南文化特色的室内乐和文化艺术品展演更受欢迎,“亚奥理事会的官员们甚至主动要求和‘非遗’传人一起动手拓印佛山木版年画,通过这种形式的互动增进对岭南文化的了解。”

        岭南地区:

        又一次站在文化交融最前沿

        在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主席黄树森眼中,广州亚运本质上是对广州、广东30多年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总的检阅和集成性的展示。他认为,亚运对广东文化的影响,绝不仅仅是开幕式和比赛本身。“亚运吹响了广州、广东文化下一个30年的集结号,将对珠三角乃至全国下一个30年的价值观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黄树森如是说。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表示,“在地域上,数百年来,岭南地区一直是中国社会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最前沿,无时无刻不处于碰撞、接受与包容的状态。”亚运会这一源于体育、高于体育的舞台无疑又一次把广州这一最具岭南文化代表性的城市推到了文化交融的浪潮之巅。

        在16日表演结束后的采访中,普图·艾薇和范恩·汉驰告诉记者,他们不仅打算去观看第二天图瓦喉音的演出,还打算去广州的博物馆和历史建筑参观。“巴厘岛有不少印尼华裔后代,我们对中国的文化也很感兴趣,这次能有机会来,当然要好好了解这里的历史和文化。”艾薇比着手势兴奋地对记者说:“像喉音这样由一个人同时发出多个声部的艺术技巧,在印尼是很少有机会亲耳听到的。”

        像艾薇这样因为广州亚运的机缘而得以领略亚洲各国不同文化的来宾还有很多,郑思向记者介绍说,在主媒体中心亚运文艺演出报名点,她已经接受了来自蒙古、俄罗斯等好几个国家媒体的采访和索票要求。各国来宾和广州市民通过观看这些精彩的演出,分享了亚运带来的快乐,也增进了对各国文化的了解。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亚运文化活动总策划王晓玲认为,通过举办亚运文艺演出,可以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交流和合作,促进亚洲各国繁荣发展和文明进步。

        在徐咏虹看来,体育和文化历来是相融共生、互相促进和共同发展的。317场文艺演出,78项亚运展览展示和27项群众文化活动,还有超过百项的各种赛时文化活动,以及开幕式、闭幕式这样盛大的庆典……广州亚运会不仅仅是一次体育的盛会,也成为了一次文化的盛会,成为了亚洲各国文化交流的舞台。

        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曾在《体育颂》中写道:“体育,你就是和平,你在各民族间建立愉快的联系。”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法赫德·萨巴赫亲王也是这样理解体育运动的意义的:“体育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它能够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沟通理解,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在体育盛会的激情之外,广州、乃至全亚洲的人们已经感受到,文化上的交流与和谐可以通过体育盛会来实现。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