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要赢得竞争,关键在于能不能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党政人才。
在21世纪的今天,如何积极开发党政人才资源,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党政人才队伍,成为摆在各级党政部门和人力资源研究者面前的一项战略任务和现实课题。
10月17日至18日,第二届“中国党政与国企领导人才素质标准与开发战略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记者就“党政人才资源开发”问题,对与会的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萧鸣政、农业部人事劳动司司长梁田庚和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前任院长王通讯进行了采访。
“提升我国公共服务水平与执政效率的迫切要求”
记者:开发党政人才资源的迫切性何在?
王通讯:党政人才是我国公共行政管理的主体。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方法和技术,对党政人才进行培养开发,使之不断提高素质和能力水平,已经成为提升我国公共服务水平与执政效率的迫切要求。
目前,我国在对党政人才的开发利用方面还处于初始阶段,主要依靠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党政人才的高度自觉性,这已不适应新经济发展的需要,急需拓展党政人才资源开发的渠道。
梁田庚:在这个国际化和全球化的时代,党政人才能力和队伍素质直接关系着我们国家的竞争力。在今年6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党政人才队伍建设被放在六类人才队伍建设中的第一位。这意味着,担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规划、组织和领导重要责任的党政人才,是党和国家重要的人力资源,必须给予高度关注,做到激活用好。
萧鸣政: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目前正承担着一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中国党政领导人才素质标准与开发战略研究》。我们认为,对党政人才资源来说,素质标准是核心,开发战略是关键。只有确认了党政领导人才素质标准,才能有效地进行选拔、培养和使用;只有建立科学的开发战略,才能真正实现我们所确立的党政领导人才素质标准,提升我国公共服务与管理水平。
“党政人才开发是对国家未来最有效的长期投资”
记者:开发党政人才资源,应该从何处入手?
萧鸣政:首先要更新观念,树立新的理念,高度重视党政人才开发。党政人才管理的核心必须及时转换到人力资源开发上来,加大人力资本投资。要及时转变观念,树立培训开发是最具效益的投资的理念。要认识到,党政人才是国家的重要人力资源,党政人才开发是对国家未来最有效的长期投资。
各级党政机关中的人事部门,要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技术,开展党政领导人才选聘、培训、安置与入职、发展评价、薪酬设计等工作。其中,开发本土化的党政领导人才的测评和甄选工具,服务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研究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梁田庚:抓好党政人才培养开发,必须明确重点,提高党政人才的行政能力。在继续坚持理论武装、提高党政人才思想政治素质的前提下,要在专业化上下功夫。
应该看到,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加入WTO更要求党政人才具有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依法行政能力。因此,在抓好党政人才各项培训的同时,尤其须要大力深入开展党政人才依法行政培训。
量化看不到、摸不着的“品德”、“能力”是难点
记者:开发党政人才资源,什么问题在实践中最难操作?
萧鸣政:“德才兼备”一直是我国党政人才选拔任用的重要标准。开发党政人才资源,如何对看不见、摸不着的“品德”、“能力”进行量化是其中的难点。这涉及到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问题,也正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和亮点所在。
为了保证科学性,设计标准要内容全面,层层分解,描述具体,等级齐全,整体覆盖。但这样复杂的标准,往往难以记忆,不好操作。实践中,评委还是会按照个人的习惯标准来评价。对此,我们要求提高评价指标设置的水平和精度,要进行量化、概化与简化,把握关键性标志,并实现点面结合、横析纵比结合,从而把握本质素质。
王通讯:在这方面,有些基层企业的实践值得我们借鉴。他们结合广泛的实践,提出了国有大中型企业高层领导的核心能力模型,即领导力模型。这个模型包括4个维度——政治辨别力、工作推动力、自我提升力和持续创新力,并对这4项能力进行了分解细化,直至具体行为描述为止。在此基础上,由上级、平级、下级和服务对象,对其具体行为进行逐项打分,加权计算即可以得出对德行的量化评价。有很强的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