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21日 星期四

    我科学家领衔人类蛋白质组研究获突破性进展

    作者:记者金振蓉 通讯员吴志军、沈基飞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21日 01版)

        本报北京10月20日电 “谁能想到,人与老鼠,基因组有99%相同,但外形却有天壤之别,奥秘在哪?根本原因在于千差万别的蛋白质组,正是它造就了不同生命的纷繁多姿。”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主任贺福初院士曾这样阐述蛋白质组研究的重大意义。

        今年10月,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刚好成立五年。当初,贺福初在国际会议上,提议成立“人类肝脏蛋白质组研究计划”时,想到的是为我们这个肝炎大国寻找治疗肝病的金钥匙。一年后,中国成为该计划的牵头国,贺福初担任主席。

        据悉,该项研究复杂艰巨,而且需要资金数十亿,即使全球科学家通力合作,也要数十年时间。2004年6月,为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由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江中集团及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共同创建了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截至目前,中心已吸引了全球共18个国家、100多家实验室的数千名优秀科学家参与此项研究工作。 

        五年里,中心取得了一项又一项重大成果。他们成功鉴定了人类肝脏蛋白质13000余种;构建了国际上最大规模的、含有3480多对高可信肝脏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网络图,发现58种潜在的肝脏疾病候选基因、92种潜在肝脏表型基因和260多种新的信号通路调控分子;建立了国际上首个系统的人体器官蛋白质组数据库,被多个国际重要蛋白质组数据库和重要学术论文引用。

        此外,中心还发现了脂肪肝、肝细胞病毒感染、癌变以及转移相关的蛋白质标志物群、潜在药靶和候选药物;揭示了骨形成负调控分子及其在机体骨量稳态调控中的作用机制等;寻找到了一批与肝癌、脓毒症鼻和咽癌等复杂疾病相关的易感基因。这些发现,为上述疾病的早期预防、早期预警、风险预测及个体化医疗打下坚实基础。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