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08日 星期五

    世博人物

    唯有不满足,才有新高度

    ——记世博会上海馆创意总监王昊青和她的团队

    作者:本报记者 曹继军 通讯员 曹 杰 李依蓉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08日 05版)

        60名游客站在“船舷”上,系上保险带,等待“起航”。随着地面缓缓的起伏和马达声,从小舢板到电动车,从黄浦江邮轮到磁悬浮列车,游客们可以进入老洋房看看里面的家具布景,也可以饱览黄浦江精致的夜景。上海犹如一个迷人的东方女子在缓缓的音乐中向游客们细数她的前世今生,让游客们的脉搏同这座城市一起跳动。

        在世博上海馆,奇妙的创意无处不在。而上海交通大学全球传播研究院副院长王昊青,就是上海馆的创意总监。

        作为世博会的主办城市,上海馆无疑是“焦点中的焦点”。上海馆应以怎样的面貌呈现在世人眼前?怎样让上海馆既能符合中外游客的传统想象,又能惊艳全场?

        王昊青和她的创意团队,在历经无数次的创意交锋,多次推翻策划方案后,打造出“永远的新天地”六自由度动感演绎、“上海看不完”像素墙和网上世博上海馆。王昊青告诉记者,上海馆的这三大看点已经达到了“让上海人看了流泪,让外宾看了赞赏”的效果。

        “当时面临的压力相当大”,谈起最初的创意策划,王昊青表示:“一方面世界对于上海馆的期望很大,另一方面上海这座国际性都市确实难以在不足600平方米的空间内完美展示。”

        在整个创意过程中,王昊青和她的团队有创意被无数次的“归零”的经历,几十稿被完全否定掉。现在回过头看那些忙碌的日子,王昊青表示,所有的“清空”都是攀登的阶梯,唯有不满足,才有新高度。“真正的创意大师,绝对不会吝惜在关键时刻清空自己。”她笑着告诉记者。

        “创意团队的成员彼此都有一种默契,不管自己有什么个性,在这个时候一切着眼于大局。因为,我们都不是在代表个人,而是代表着上海眼光、中国视野。”

        科技、艺术和人文的高度结合使得上海馆创意迸发、活力四射。“王昊青说:世博会就是高水平的游戏,各国的高手聚集到一起比拼创意,而这些创意将很可能成为未来发展的指向标,世博的意义常常在这里得到体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