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令人羡慕的金融证券公职,选择到西沙群岛的赵述岛当渔民。毕业于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专业的硕士生陈旭,他当年的选择着实令人费解。然而时隔四年,人们不仅读懂了陈旭,而且被他的执著所感动。
9月21日,趁陈旭下岛回西沙工委开会,记者与他交谈起来。“2006年,我到西沙旅游,发现渔民捕鱼的方式很原始,不仅效率低,而且严重地破坏了由珊瑚堆积形成的礁盘,因为渔民操作方式是潜入海中,用铁钩、抄网、鱼钩等捕捉礁盘上的海参、龙虾、鲍鱼等海产品。特别是爱捕大法螺,而大法螺恰恰是珊瑚的保护神。由于大法螺越来越少,海星猖獗,珊瑚也遭到严重破坏。2007年我毅然决定来到西沙做渔民,实际上我是想做一名保护海底原生态的志愿者。”陈旭说着拿出一叠照片给记者看,一张张美丽的珊瑚图景映入眼前。
听陈旭介绍,他上岛后在渔民的帮助下盖了一座小木屋,他还买了两只渔船雇了一个开船的渔民。他做的第一件事是说服并带领渔民到深海捕鱼,改变捕鱼方式。陈旭买了许多拖钓鱼竿,并向渔民传授拖钓方法。当渔民钓到金枪、马鲛等名贵海鱼并卖了好价钱时,服气了。他做的第二件事是向渔民普及保护原生态,保护生物链和科学捕鱼的知识。赵述岛共有54户渔民,他一户一户地访,边访边谈,渔民们从心里佩服和喜欢这个小伙子,不说别的,从最实际的例子来说,以前他们捕鱼每天也就赚近百元。现在按陈旭指引的做,出海一次效益就翻了几番。渐渐地,不光赵述岛的渔民改变了传统的捕鱼方式,文昌、临高等市县的渔民也纷纷求教陈旭。
现在陈旭辞掉公职,靠打鱼为生。这一步他终究要走多久?对此,陈旭回答:“坦白地说,现在的收入比我在成都高,我要多积攒一些钱,用于环保事业。我是志愿者,希望多一些像我这样的志愿者,大家一起保护海底资源、开发海底资源。至于做到什么时候,我也不知道,反正现在刚开始。以前我去过澳大利亚大堡礁及马尔代夫,我觉得西沙的资源比它们都好,就是重视得不够。实际上引导渔民到深海捕鱼也不是最终目的,应寻求另外的生产方式帮助渔民致富。”
围绕陈旭的话题,西沙工委书记张耕说:“我们支持这个小伙子,他的建议已经引起我们的重视。目前,工委正与省海洋渔业厅及下属船舶公司商榷,一是对西沙群岛的开发与保护,二是想方设法转变渔民生产方式,让他们早日富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