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来,《洪湖赤卫队》和《江姐》等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相继在央视黄金时段推出,创获很高的收视率:《洪湖赤卫队》平均收视率为4.32,最高点为7.92,创下央视今年电视剧收视新高。而搜狐网络点击率则超过3000万次,网评火爆;而随后播出的《江姐》收视率也节节攀升,引发网友热评如潮,形成了近年来尤为壮观的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收视潮。这些红色经典改编剧的热播和热议,使得一个新的现象凸显出来:理想主义在今天观众中难道不是仍然有其生命力和吸引力?我的一个突出感受是,这些弘扬革命理想主义精神和人生价值观的电视剧之所以受到观众欢迎,原因之一就在于,它们通过艺术手法上的创新,不仅忠实于原著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而且更注意把观众带回到理想主义的曾经的生活源头上去啜饮,这一点在今天尤其具有重要的启迪价值和现实意义。
生活在今天的公众,早已远离当年的革命理想主义环境,而且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观众还不一定观看过当年曾影响巨大的红色经典影片。那么,如何在当前条件下让不同年龄段的电视观众重温和领略革命年代的理想主义精神,重塑今天这个时代特别需要的正确的人生信念和理想,就具有了特殊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今天这个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商品消费成为潮流的年代,置身在多重价值观交错、各种文化思潮并行的复杂环境中,观众如何重建明确而坚定的人生信仰、重塑理想主义精神就具有了更加强烈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改编或翻拍当年的红色经典,固然是一种合适的美学选择,但由于时代语境已经大为改变,再沿袭原有的创作套路,在观众中肯定行不通,这是前些年一些红色经典改编留下的深刻教训。显然,面向今天的观众实现艺术创新,才是唯一的可行之道。
问题就在于如何创新上。在当前改编或翻拍红色经典,本身就要冒美学风险。如果单纯再现历史上的革命理想主义,可能会担心没有观众;而如果为了收视率而一味增加商业娱乐元素,弄不好就会成为对革命理想主义的亵渎,从而走向反面。但28集电视连续剧《洪湖赤卫队》在由红色经典歌剧改编和扩展的过程中,不仅相当重视原作精神题旨的重现,而且注意让这种精神题旨变得生活化、现实化,从而增强了可理解度,更能打动今天观众的心弦。该剧从主题确立、情节编排、人物设置到演员表演、经典老歌重放等,都没有脱离原剧的氛围,但同时在故事讲述上寻求突破,使其更具观赏价值。例如,增加一系列丰富而感人的生活细节,添加一些新角色,使韩英等老角色的经历更具可信度和感染力,但又保持了他们的革命理想主义的纯粹度,从而收到了理想的美学效果。
更值得注意的是,与当年的《烈火中永生》、《洪湖赤卫队》和《永不消逝的电波》等红色经典影片着力于展示革命理想主义的光芒本身不同,这几部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的成功法宝之一在于,重点还原革命者走上理想主义道路的独特而又曲折的经历,从而强化了理想主义的生活发端或现实渊源。与在影片《烈火中永生》中自始至终就显示了革命者的成熟和光辉不同,30集电视连续剧《江姐》把主要叙述笔触用在了江竹筠的成长历程上,刻画她如何从一个单纯、浪漫的革命女青年成长为信仰坚定、勇于牺牲的革命者和革命领导人的曲折轨迹。观众看到,正是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当初纯朴、羞涩、矜持的江姐才逐渐地得到锻炼和成长,特别是通过与彭咏梧的并肩战斗而获得了升华。这样的过程刻画和展示使江姐性格更加真实可信和亲切动人,从而使得她的理想主义光辉变得更加丰满而又动人。
与此相应,主人公的性格也变得更加丰富而又完整。如果说,以往的红色经典影片突出的是江姐、许云峰、韩英等革命者的坚定信仰和英勇牺牲精神,那么,在这些改编电视剧中,革命者性格的丰富性和完整性都得到了还原和重建。我们看到的韩英、江姐等英雄形象不仅依然闪耀坚定的信仰和牺牲精神的光芒,而且还拥有了更加丰富而细腻的凡人情感,有着对亲人的深沉的爱和关怀;同时,他们也会像常人一样害羞,也会犹豫和彷徨等。但正是经过了这些平常人可以理解的曲折过程后,他们依旧闪现出理想主义的崇高光芒。先还原到平凡再升华到崇高,正是这批新的红色经典改编剧的又一成功之处。
同时,这批红色经典改编剧还致力于还原革命队伍的多元性及其杂质的再现。《江姐》中的刘合廷、王秉仁等叛徒最初也曾是革命者,为革命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但先后经受不住敌人的心理战和酷刑等手段而变节,沦落为敌人残酷迫害革命者的丧心病狂的“鹰犬”。这些过程被刻画得具体、细致而周全,从而通过刻画当年革命环境的复杂性和革命队伍的多元性而更加突出了革命的艰难曲折性,这一点又最终使得革命者理想主义精神的坚定性获得了更加集中而又令人印象深刻的再现。
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的收视热潮仍在持续。当观众被带到理想主义的源头上去品尝来自历史与现实生活的源头活水时,可以预期,我们时代需要的理想与信念的种子会获得一片新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