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9月30日 星期四

    坚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
    创作更多深受群众喜爱的影视精品

    作者:刘云山 《光明日报》( 2010年09月30日 02版)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影视业以超乎寻常的速度持续发展,取得历史性巨大进步,进入空前繁荣的新阶段。影视作品精彩纷呈,无论是题材主题的丰富还是风格形式的多样,无论是思想内涵的开掘还是艺术表现的拓展,都远远超过了以往。影视创作队伍迅速发展壮大,一大批富有才华的名编剧、名导演、名演员脱颖而出,老一代影视艺术家精神焕发,中青年影视工作者担当主力,人才结构得到优化、队伍素质得到提升。文化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影视业呈现出勃勃生机,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电影电视剧已成为当今中国最活跃、最有影响的文艺样式,成为群众日常文化生活的“主餐”。影视艺术正以巨大的魅力吸引、感染着亿万观众,对满足人们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精神世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人们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生活态度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影视艺术事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承载着重大的历史责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要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最大限度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影视艺术的重要作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观、艺术观,以满足群众需求为目标,以提高艺术质量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创作生产更多富有时代气息、充满艺术魅力的影视精品,谱写中国影视艺术事业的新篇章。

        一、用正确的价值观展现思想力量

        艺术只有贯注了思想、蕴涵了精神,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大凡优秀作家艺术家总是力图形象地表达对进步思想和崇高精神的肯定与赞扬,总是以美学的力量艺术地揭示深刻的真理,给人有益的启迪和鼓舞。一部影视作品,如果没有思想、散失了精神,再华丽的场面、再新颖的形式、再娴熟的技巧,也很难留下长久的回味和深刻的印记。如果只是沉溺于表层的视觉感受,不但不能带来思想的营养,反而会造成精神的贫瘠。我们的影视创作一定要坚守价值追求,提升思想高度,自觉传播先进文化,使作品真正成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成为人民奋进的号角。

        价值立场从根本上决定着作品的思想穿透力和影响力,决定着作品的品格和境界。不论是严肃的历史剧还是轻松的生活剧,不论是悲剧还是喜剧,总是或多或少、自觉不自觉地反映着艺术家的观念和立场,承载着一定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汲取了人类思想精华,适应了时代发展要求,集中反映着当代中国人民的价值理想和精神向往。生动体现、积极弘扬这一价值体系,是我国影视创作的必然要求,理应成为艺术家的自觉追求。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活跃多变的社会现象,我们的影视工作者一定要确立正确的价值坐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创作,把正确的理论指导同崇高的艺术追求有机统一起来,用高质量高品位的优秀作品生动形象地表现和传播核心价值体系,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弘扬共同理想,礼赞高尚情操,展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者、弘扬者、实践者。

        真、善、美,是艺术的永恒主题,是影视作品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着力点。优秀的影视作品应当充满对人类的博大关爱、对美好情感的热情赞颂、对幸福生活的执著追求,发挥塑造美好心灵、培养道德情操、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作用。如果迎合低级趣味,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以怪为美,长此以往势必会弱化人们对真善美的感受力和辨别力,误导观众、贻害后代。我们的影视创作,一定要严肃认真地考虑作品的价值导向和社会效果,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提倡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强调寓教于乐、寓美于乐,讲品位、讲格调,弃粗鄙、弃恶搞,抵制低俗。要以培育高尚道德、倡导文明风尚为己任,着力展现大情大义、传递温暖温馨,让最美好的道德与情感成为人们的精神营养,给社会以正义、给人们以力量、给生活以希望。

        二、用科学的历史观反映社会本质

        影视创作是以艺术、审美的方式反映历史进程、描绘社会变迁。能不能正确反映历史、揭示社会发展本质,关系到人们对历史的正确认知、对国家对民族的文化认同。树立什么样的历史观,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反映历史、反映社会,不是个人爱好问题,而是严肃的历史责任问题。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理论基石,是对历史和现实进行审美反映的思想武器。要保持影视创作的正确方向、促进影视事业的繁荣发展,必须用这一科学的历史观指导我们的创作。

        历史现象纷繁复杂,正确反映历史、艺术再现历史关键是要从整体上、从联系中把握本质、表现主流。任何社会都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的,我们的影视创作需要揭示社会矛盾、需要进行艺术虚构,但这种揭示和虚构应当建立在忠实基本事实和历史本质的基础上,引导人们认清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如何看待近代中国革命史,如何看待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开放史,涉及党和国家的根本,涉及当代中国人民的信仰信念,涉及民族发展的未来。我们的影视创作有责任维护历史的尊严,真实艺术地再现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探寻救国救民之路的不懈奋斗,真实艺术地再现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浴血牺牲的艰辛历程,真实艺术地再现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创立的丰功伟绩,更好地激发人们的爱党爱国热情,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确反映历史、艺术再现历史必须充分体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根本作用。人类发展演进的历史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群众不断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历史。历史唯物主义从不否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但更强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影视艺术是大众的艺术、人民的艺术,影视作品源自人民、属于人民。我们一定要把人民群众作为表现主体和服务主体,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来哺育自己,怀百姓情感、写百姓生活,反映普通群众的喜怒哀乐,展示普通群众的精神风貌,为人民放歌、为人民抒情、为人民呼吁,努力成为人民欢迎的艺术家。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正确反映历史、艺术再现历史必须坚守我们的民族文化立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营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独特贡献,仍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现在,我国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展开,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既给我们吸收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带来机遇,也给民族文化带来挑战,坚守民族文化立场、做到自觉自信自强,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的电影电视剧如果不传达优秀民族文化,就是一种失职。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影视工作者都应当经常想一想,对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知道多少,对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做了多少。要清醒认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高扬我们的文化理想,倍加珍视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珍视独特的中华人文精神,始终保持对前辈先贤的崇敬、对灿烂文化的虔诚,以优秀民族文化滋养民族的生命力、激发民族的创造力、铸造民族的凝聚力。

        三、用多彩的乐章奏响时代主旋律

        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相统一,是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重要原则。主旋律是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主流,时代前进需要昂扬向上的主旋律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推动。我们的影视艺术一定要在丰富多彩的题材、形象、个性中贯穿主旋律,在大众化、通俗化的艺术呈现中反映主旋律,大力弘扬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使之成为时代最强音。

        以丰富多样的题材来表现主旋律。社会生活多姿多彩,影视创作的繁荣也应以题材的丰富多样为重要标志。把主旋律与革命历史题材、英模人物题材划等号,其实是一种误解。主旋律代表着一种精神,不仅革命历史题材、英模人物题材可以体现,其他各类题材都可以体现。如果题材类型单一、结构失衡,主旋律很难有多彩的音符。现实生活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令人欣喜的变化,为影视创作提供了新的题材、新的人物、新的主题,值得全力书写、精彩呈现。要善于通过各种各样的主题反映多彩的生活,透过各类题材演绎伟大的时代。

        以鲜明生动的形象来体现主旋律。影视创作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塑造形象,人生感悟需要人物故事来承载,思想价值需要艺术形象来表达。如果没有血肉丰满的形象,人物脸谱化、概念化,就难以吸引观众、产生感人力量。许多经典影视作品,留在观众记忆里的,往往就是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年,我们的影视剧成功塑造了一大批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为当代中国影视人物画廊增添了新的光彩。这些令人鼓舞的艺术形象,蕴含着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把他们连接起来,展示的就是当代中国的形象、中国人的形象。弘扬主旋律,一定要在塑造性格鲜明、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上下功夫,善于挖掘人性中的美好,彰显人的善良、宽宏和爱心,充分展现中国人民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和奋发向上的时代风貌。

        以个性化的艺术创新来展示主旋律。一部人类文化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文化创新史。当今文化,内容为王、创意制胜。要把主旋律唱得更响亮、更有感染力,需要大胆创新,需要彰显艺术个性,形成多样的风格。有的作品选材很好、主题也不错,但不好看、不耐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模式化、缺少个性。艺术的创造从来都应当是千姿百态,艺术百花园从来都应当是奇葩竞放。有的艺术家的作品大气磅礴,有的婉转清丽,有的善于通过大事件、大场面来体现恢弘主题,有的善于撷取生活的浪花和细节来演绎主流价值。我们影视工作者应当把独到的艺术创造作为自觉追求,不断激发创新活力,以对生活的深刻体验表现时代的主流思想和精神,以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展现人间的美好。

        四、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

        文艺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反映,影视艺术借助影像与声音传达人类对现实的认识、态度与希望,也贯注着人们的激情、理想与想象。现在文艺创作方法越来越多样,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影视创作实践中,我们既需要弘扬现实主义精神,也需要张扬浪漫主义情怀;既要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真实反映生活,又要赋予生活以美好的希冀与理想,在更高层次上开拓艺术的新境界。

        现实生活是影视创作的源头活水。关注现实、反映现实,是中国文艺的光荣传统。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走向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丰富多彩。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为我们进行艺术创造提供了无比丰厚的宝藏,为影视工作者施展才华提供了无比广阔的舞台。置身伟大时代,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无动于衷,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发掘、不去表现。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从火热现实生活中选取素材、提炼主题,更好地为国家写史、为民族塑像、为人民立传。要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在社会实践的浪潮中汲取创作灵感,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和多彩的画面,反映时代的进步、人民的创造,描绘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艺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不是机械的复写,不是自然主义的拷贝,而应当高于现实、贯注理想。现实社会中并非到处是鲜花,还有许多不如人意之处、还存在一些丑恶现象。对这些现象不是要不要反映,而是如何反映。如果只是单纯地记述现状,而没有对将来的理想追求,就不能鼓舞人们前进。我们的影视创作,不能原始地展示丑恶,而应当用正义驱逐丑恶;不能消极地表现黑暗,而应当用光明去照耀黑暗,让人们看到美好、感到温暖,勇敢快乐地面对现实、面对生活。我们的艺术家要有驾驭和把握生活的高超能力,把创作变为生活的深加工、思想的再提炼,以艺术的方式反映社会变迁中的得与失、喜与忧,既保持生活的鲜活又不拘泥于生活,由生活的真实达到艺术的真实,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给人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艺术创造离不开现实生活的深厚积淀,也需要有丰富的想象。我们的艺术家既要脚踏实地,又要富有浪漫主义情怀。中华民族向来极富想象力,中国文艺有着深厚的浪漫主义传统,许多古典文艺作品彰显了奇幻的想象和瑰丽的创意,这是很值得珍视的。我们的影视创作,应当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张扬理想主义、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保持浪漫主义激情,以充分的自信进行艺术的创造,在构思创意、形式手法上大胆突破,努力开拓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又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广阔艺术空间。

        五、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打造精品力作

        文艺精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新能力和创造水平。这些年,我国影视作品中不乏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作品,但真正振聋发聩的大作佳作还不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潜心创作不够、精心磨砺不够。实践告诉我们,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如果心浮气躁,赶进度、赶场子,不花时间体验,不下功夫琢磨,是不可能拍出好作品的。必须把提高质量水平摆在突出位置,下更大的功夫、花更大的气力,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辛勤耕耘、用心创造,打造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影视精品。

        剧本是打造影视精品的基础。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对影视作品来说,剧本是源头、是根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思想内涵等,都首先来自剧本的创意设计,必须高度重视剧本创作,为二度创作打下坚实基础。创作高质量的影视剧本最重要的是提高原创能力,克服跟风、克隆、模仿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生活,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创造艺术的美。“生活这本经一念就灵”。闭门造车、无土栽培,不了解生活的丰富多彩,不了解群众的追求向往,就创作不出鲜活生动的作品。包括剧作家在内的所有影视工作者都要把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作为必修课,到改革开放第一线,到经济建设最前沿,到社会生活最基层,下得去、蹲得住,更好地了解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努力提高创意水平、提升艺术境界,使我们的影视作品呈现出新的气象、新的品格。

        打造影视精品,必须充分运用高新技术强化艺术感染力。影视艺术是科技进步的产物,它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技术的支撑。现在,高新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3D技术迅猛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影视制作的方式、手段,极大地增强了影视艺术的表现力、冲击力。我们应当密切跟踪现代科技的最新发展,用一切先进的技术手段武装自己、提升自己,在影视制作的各个环节上注重科技运用、增强科技含量,善于用科技手段强化艺术表现、提升艺术魅力。同时应当看到,技术是手段、是途径,是为艺术服务的,所有技术性的东西都不能替代艺术,都依附于作品的思想深度。必须把技术和艺术有机融合起来,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防止技术淹没思想、形式大于内容。

        打造影视精品,离不开积极健康的评论。优秀影视评论既可以给影视鉴赏有力的引领和指导,也能帮助影视创作者修正创作失误、提高创作水平。要高度重视影视评论工作,尊重扶持评论,加强改进评论,着力增强针对性和说服力。影视评论工作者一定要珍惜自己的职业责任,保持崇高的文化追求,讲真话、建诤言,有好说好,有不足说不足。要与人为善、以理服人,在真切的批评和充分的说理中褒优贬劣、激浊扬清。要保持独立思考,增强担当意识,增强评论的公信力,树立影视评论家公正权威的形象。应当提倡评论家积极关注创作,理解创作的甘苦,与创作者坦诚相见;也应当提倡创作者尊重评论家的劳动,以开阔的胸襟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真诚接受他们的批评,把评论作为创作的清醒剂、助推器,努力形成评论与创作良性互动的局面,共同营造有利于优秀影视作品脱颖而出的良好影视生态。

        影视创作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理解和支持。各级宣传文化、广播影视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握方向、提供保障。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努力培养一支适应时代要求、富有开拓精神、善于创新创造的影视创作队伍。要真诚关心爱护影视工作者,创作上热情支持、生活上悉心关怀,努力为他们潜心创作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影视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影视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调动影视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我国影视业的实力竞争力。

        ※本文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2010年9月26日在影视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时有删节。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