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9月20日 星期一

    经学流派与分期新议

    黄开国 《 光明日报 》( 2010年09月20日   12 版)

        经学是国学的根核,近年来的国学热,使经学研究成为传统文化研究的重点。学术界对经学的研究,较为注重人物、典籍,并取得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所未有的成绩,但同时却忽略了对经学的一些全局性问题的研究。譬如关于经学的分期与分派问题,在最近二十年来,很少看到相关的论述,而没有对经学分期与分派的正确认识,就难以把握经学历史的发展逻辑。

        在经学史上,关于经学分派的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东汉的许慎在《五经异义》中,已经用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来区分汉代经学的两个基本派别。魏晋的王学与郑学之别,宋明的程朱学与陆王学之分,都带有经学分派的意义。  

        有意识地明确区分经学派别,始于清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提要经部总叙》将经学分为汉学与宋学两大流派,这一分派得到当时的普遍认可,是为两派说。康有为的经学以孔子之真与刘歆之伪来分派,将宋学、汉代汉学都视为刘歆之学的支流,实际上也持两派说,而不是周予同先生说的是三派说。刘师培在《经学教科书序例》中,将经学分为两汉、三国至隋唐、宋元明、近儒四派,是为四派说。另外,还有三派说,即分为汉学、宋学、清学三派,章太炎论经学就以汉儒、宋儒、清儒为说。相对而言三派说比较合于经学的实际。周予同在《中国经学史讲义》中提出他的新三派说:汉学、宋学、以梁启超为启蒙者的新史学。

        经学与史学在传统学术中有严格的区分,将新史学纳入经学派别是不妥当的。关于经学的分期,周予同在《中国经学史讲义》中,提到刘师培的四期说,《四库全书》的六期说,江藩与皮锡瑞的两种十期说,并有他自己的二期三世说,是将整个经学史分为十三个阶段。

        以往的分期、分派说,虽然各有一定的理由,但都有值得讨论之处。经学的分期、分派不应该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就经学发展而论,一个时期的经学必有相应的特征,这个特征既是经学分期也是经学分派成立的根据。所以,分期与分派应该是统一的。要正确地解决经学分期、分派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其分期、分派的根据。经学是一门训释儒家典籍的学问,经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训释典籍的历史,经学的分期、分派都应该从其训释历史的变化来把握。依经学发展史上典籍训释变化的不同阶段,我将其分为三个时期,同样,在分派上也是分为三派。这三期或三派是:从汉到唐为第一期,是以训释五经为主的学派;宋元明为第二期,是以训释四书为主的学派;清代为第三期,是以《尔雅》、《说文》为据的学派。

        这三个时期随着训解典籍的变化,经学的内容也有所变化。经学的第一期也是经学发展的早期,以五经为训解的经典。这个时期的经学主要是从政治方面,在五经中寻找封建专制政治制度的理论依据。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合法性,是这个时期经学的主要任务。《周易》能够成为五经之首,六艺“之原”(班固语),并不在其言天道的如何玄虚,天道高于人道,而在于《系辞》开头的“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十六个字,提供了君主专制的哲学根据。这个时期从汉武帝立五经博士到唐代,以孔颖达的《五经正义》为总结性的成果。从经学分派而言,可称之为五经学派。其中汉代的今文经学、古文经学、综合今古文的郑学、魏晋时的王学等皆是五经学派中的小派别。

        第二期,是经学发展的中期。这个时期经学训解的典籍发生了变化,《礼记》的《大学》、《中庸》两篇文章与《论语》、《孟子》,这四部书被尊之为四书,受到经学的重视,人们对四书的重视远远超过五经,经学训释的重点从五经转到了四书。经学的内容也转到了以伦理为主的方向,天理、心、性等成为最重要的术语,道德伦理及其修养成为讨论的重点。这个时期包括宋、元、明、清初,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代表性的成果。从经学分派说,可称之为四书学派,程朱学、陆王学是四书学派的主要派别。

        经学的前两个时期,分别对儒家的内圣外王作出了理论说明。早期重在外王的论说,中期则以内圣为主。所谓重在、为主,是说儒家的内圣外王并不是分离的,只是经学发展的不同时期,关注的重点有所不同而已。

        第三期,是经学发展的晚期。这个时期经学最重要的典籍,变成了《尔雅》、《说文》。《尔雅》虽然从刘歆的《七略》开始就附属于六艺,也就是后来所称的经部,但是,《尔雅》只是文字训诂著作,《说文》则是东汉末年许慎的著作。这个时期经学的内容也变了味,以考证经典文字的形、声为重点,经学重视的不再是内圣外王的义理发明,而是重在文字训诂的成就。阎百诗的《古文尚书疏证》、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等著述是其代表性著作。这个时期的经学可统称之为《尔雅》学派,以戴震为代表的皖派与惠氏为代表的吴派为其两大派。

        经学的发展过程,也是经学自身的否定过程。经学的分期、分派,能否成立,就在于能不能解释这一过程。我所提出的这一经学分期、分派的新说,正好能够说明这一过程。就经典而论,早期的五经学派以五经为典籍,较为忠实于古代的原典。中期的四书学派以四书为经典,但四书中的《大学》、《中庸》出自《礼记》,《礼记》属于记,《论语》为孔子弟子集结孔子言行的著作,《孟子》更属于子部的范围,可以说四书皆非经之比,这是对五经的否定。但是,四书毕竟还是属于儒学的著作,晚期的《尔雅》学派,以《尔雅》、《说文》为经典,这是文字训诂之书,连儒学著作也被否定了,所以,龚自珍最反对晚期经学以《尔雅》为经,将其斥之为“是尸祝舆儓之鬼配食昊天上帝也”(见《六经正名》)。

        从三个时期的经学内容看,早期以外王为主,中期变为以内圣为主,晚期变为文字训诂为主,也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晚期经学由重视文字训诂、典章制度的考证,而发展出的实际上是各门各类的分科之学,如辑佚、音韵、金石学、史学、天文学、地理学等,这是对经学的性质、方向的否定,是经学的终结。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