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9月15日 星期三

    贵州:石漠化治理与扶贫开发有效结合

    作者:记者 柳路 《光明日报》( 2010年09月15日 06版)

        本报贵阳9月14日电 从正在此间召开的“石漠化地区种草养畜产业化扶贫贵州试点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石漠化是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特有的一种荒漠化生态现象,与西北地区的沙漠化相似,是土地退化、劣化演变的极端形式之一,并称为21世纪我国两大生态灾难。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是我国最贫困的区域之一,也是全国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     据了解,在这个区域内,有扶贫重点县40多个,总人口1600万,其中乡村人口1400多万,面积近13万平方公里,人均生产总值、人均财力和农民人均收入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国务院扶贫办已经把在石漠化地区开展扶贫攻坚作为新十年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任务。

        贵州是全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等级最齐、程度最深、危害最重的省份,石漠化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1.34%。石漠化已成为该省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也是造成贵州省农村贫困落后的一个根本性的因素。

        2001年贵州省启动实施了晴隆县波尔山羊产业化扶贫试点项目,10年来,以晴隆县为代表的种草养畜产业扶贫,坚持种草养羊与生态治理相结合,以科技扶贫项目为载体,形成了政府主导、多方配合、公司建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扶贫模式,被中国工程院概括为“晴隆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这个县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对不同地区、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扶持措施,实现了项目滚动发展,扩大了扶持面,使扶贫资金发挥了更大效益。项目区农户平均收入是非项目区的3—5倍,2009年人均现金收入达3300元,既培养了一批新型农民,又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该县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1年的31%提高到2009年的50%,草地中心发展成为资产上亿元的龙头企业,中心、合作社、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更加紧密,形成了完备的种、养、加、销产业体系。草地畜牧业比种植业更能适应喀斯特地区的资源环境特点,能更大程度上利用人力资源,较多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地缓解人增地减的矛盾。种草养畜,不仅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了农民收入,而且对保土、保水、保肥、防治石漠化起到了明显的作用。2001年以来,晴隆县因种草养畜平均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平方公里,生态明显改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