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9月14日 星期二

    守望心灵家园

    作者:陈菁菁 《光明日报》( 2010年09月14日 09版)

        这是一个在地震后重建起来的家园——唐山。街道繁华,车水马龙。三十四年过去了,唐山再次成为了国内最有活力的18个城市之一。

        尽管时光飞逝,但人们不会忘记这一天,这一刻: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唐山、丰南一带突然间天摇地动,楼房倒塌,道路爆裂,桥梁塌毁,铁路变形,逃难的人们在强震下无处可逃,地面因强震而成蛇形波浪式起伏,造成裂缝长达8公里,而裂缝带附近的地面运动之剧烈,把人、建筑物等都抛向空中。生灵涂炭,哀声冲天。地震,整整带走了24万人的生命。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惨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令人心碎的一页。

        在强震后的一片废墟上,坚强的唐山人民,勇敢地站起来,用青春与热血,倾注于城市的重建工程。就在这曾经吞噬了24万生灵的土地上,唐山人民在人类史上书写了一段震撼人心的人与天灾的历史,十年重建,十年振兴,十年快速发展。如今的唐山,在现代的城市规划中,有一个更引人注目的城市标签——生态城市。经历了灾难洗礼的唐山,更加意识到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在城市高速发展、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倍加珍视环境的承受力。

        人在灾难面前是势单力薄的。灾难过后,人们想重温的,更多是那些用爱筑起的、大写的人文精神:亲情、人与人之间最纯朴的互助之情,人间的大爱。提倡人文关怀,人间大爱,比用巨资去重现灾难场面来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唐山地震三十四周年的纪念,我们是用真心去纪念,用最纯洁的人文关怀去缅怀逝去的同胞。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的道德、良心受着金钱、利益等的冲击,这破坏力并不亚于海啸、地震。在金钱、利益面前,物质上的获得是有限的,但失去的精神上的东西,远远是无价的,很难再找寻回来。

        纪念唐山大地震,即是缅怀灾难中逝去的同胞,更是鼓励生者的我们。这是我们共有的家园,地震可以破坏它,但摧毁不了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凝聚力。在我们心中,有一个不可摧毁的家园,一座不会倒塌的长城,一个千百年来祖先传给我们的中国人特有的坚不可摧的意志与信念。越困难的时候,这种骨子里的东西就越是体现出来。这就是中国魂,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历经五千年历史,依然是人类史上的一颗最耀眼的明珠。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无论漂洋过海到地球的任一地方,都能把中华文化刻入心中代代传扬。有了这些,我们还怕什么呢? 

        纪念唐山大地震,其实不应受时空约束。也许我们没有办法亲临唐山,但在大多数善良的人们心中,我们心中永远有一座纪念碑,深深地缅怀那些在灾难中远去的我们的同胞。这种纪念,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更加爱护环境,更加珍爱和家人的时光,也更加宽容,更加感恩,更加懂得付出与给予是更大的幸福。在唐山大地震三十四周年纪念之际,用我的真心献上最纯真的祝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