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9月14日 星期二

    文化哲学的旨趣

    作者:陈树林 《光明日报》( 2010年09月14日 11版)

        作为一种哲学理解范式的文化哲学是建立在两个基本前提基础上的。其一,这是一种与传统的作为“形而上学”表现为“思辨哲学”、“意识哲学”、“理论哲学”有所不同的哲学理解范式。其二,这种哲学是建立在人的真正发现和文化自觉的基础上的,是以哲学开始关注人及其自由创造活动及其成果——人创造的世界,即文化世界为前提的。

        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以“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二分为前提,把目标或对象指向“自然”、“宇宙”,运用的方法也是“物理学”、“生物学”、“天文学”等研究自然现象的方法。这种研究方法下的哲学理解范式,以事物的“连续性”和“同质性”为预设,寻求纯粹的客观性和规律性,尽量排除人在认识世界中可能带来的主观因素。把这种用物理学、数学、生物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方法下总结出的一般性哲学再应用于人的世界和人类自身,就会发现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

        作为一种哲学理解范式,文化哲学并非对事物的“共相”、“一般性”不再感兴趣,而是在此基础上也充分考虑到事物的“差异性”、“特殊性”,特别是在研究人类社会、人所创造的文化世界及其内在特征时更加重视这种特征。在文化哲学看来,人所面对的世界是须臾不能离开人的参与和创造的“人—文化世界”,而不是那种与人无关的“自然—物理世界”,文化哲学应该植根于前者,而不是后者。文化哲学要以人的生存活动、人的自由创造活动为出发点,直接面对的是不同历史时代、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生存环境、不同民族、不同社会、不同国家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世界,充分注意人类社会的“异质性”和“非连续性”特征,更多地通过比较方法、历史科学方法探寻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多元性的、一次性的、不可重复性的、不可再生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在对不同文化模式加以比较或描述、解释的过程中,文化哲学不但不回避哲学思考主体——哲学家们在认识中可能带来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反而承认这种因素的不可避免性、强调文化哲学家与其所生存的文化世界的内在相关性以及在哲学阐释中所持的文化立场和态度。因此,文化哲学不再把寻求像自然科学知识具有“刚性”的所谓“一般规律”作为旨趣,而是强调哲学对所在的文化模式的自觉性、反思性和批判性。

        尽管早在古希腊就有“认识你自己”的呼唤,但希腊哲学总体上还是把人自身也纳入“自然”、“宇宙”之列,把人视为“理性动物”或“政治动物”。沿着这种思维惯性,到了近代西方哲学甚至把人抽象为只会思考和认识的“我思”这种工具,用“神性”、“绝对观念”等消解了人的主体地位和自由创造活动。相对于希腊哲学,犹太教—基督教似乎更为关注人,并透过人来关注宇宙万物。但是,基督教哲学始终把人置于全能、全知、全善、至圣的上帝光环之下,人以及人的创造活动被遮蔽了。文艺复兴不仅仅恢复了希腊古典文学、哲学、艺术等,更主要的收获是对人的真正发现。文艺复兴开启了人的发现和人的解放之旅,西方哲学开始真正关注人自身以及人所创造的世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对人的理性能力和自由本性的凸现。人不再是茫茫宇宙中的一种特殊的“生物”,也不是上帝所放牧的“羊群”,人是自己创造了自己,通过创造文化世界创造了自己,通过文化世界可以更为清晰地发现自己、凸现自己。人的发现实现了哲学的真正转向,哲学不再把目光紧紧盯着“自然”、“上帝”、“精神”、“本体”、“理念”等,而是回到了人自身,具体而言回到了人的生活世界,即文化世界。伴随哲学关注对象的转向,随之也确定了人本主义、历史主义、理性主义等基本哲学理念,这些基本理念成为文化哲学得以确立的理论基础。

        文化哲学在关注人的文化世界时,始终注意自己的旨趣和使命。一方面要透过文化学、人类学、宗教学、民俗学、历史学等实证经验知识把握文化,另一方面又不甘心降低为文化学等实证科学或经验知识。文化哲学作为一种哲学理解范式,与以往的历史哲学、实践哲学、哲学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等有重叠和交叉的地方。文化哲学在对文化世界反思的过程中,必然会用到历史科学方法和借鉴历史哲学的理念,必然会对以关注人自身及其文化的哲学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的某些结论和原则加以借鉴,在这个意义上,文化哲学往往体现为历史哲学、哲学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文化哲学的使命就在于对历史观念、历史结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政治结构、宗教信仰等作出反思和批判,运用文化普遍论与文化特殊论、文化保守主义与文化进步主义、文化绝对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文化差异性与文化同一性等范畴对文化现象进行辩证分析,通过文化批判促使人的形象重塑和推动社会的变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