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9月07日 星期二

    自然“眷顾” 功在“人为”

    新西兰地震“零死亡”奇迹背后

    本报驻堪培拉记者 陈小方 《 光明日报 》( 2010年09月07日   08 版)

        9月4日,新西兰南岛发生7.1级强烈地震。据悉,地震造成多人受伤,其中只有2人伤势较重,但没有造成人员死亡。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将此次“零死亡”大地震称为“奇迹”。

        这是新西兰自1931年以来遭遇的最为强烈的一次地震。布赖斯特彻奇市市长帕克说,市内建筑物损毁严重,很多房屋墙壁和屋顶受损,瓦砾塞满街道,“整个城市犹如被冰山撞倒一样”。据当地媒体报道,地震共造成10万所房屋建筑受损,其中一半在灾情最严重的第二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市,造成损失高达20亿新元。

        客观地讲,新西兰南岛此次“零死亡”的地震,有大自然“眷顾”的一面。一方面,震中距市区约50公里,且为非直下型地震,本身破坏力较小;另一方面,地震持续的时间较短,只有约40秒。另外,震区人口密度低,克赖斯特彻奇市的总人口不到40万人,地震发生在凌晨,受灾严重的市中心商业区已无多少人活动,客观上减少了人员伤亡的机率。

        新西兰处于太平洋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之间,平均每年发生1.4万多起地震,但只有约150次有震感,造成破坏的地震不足10起。最近一次造成人员死亡的地震发生在1968年,震级同为7.1级,共造成3人丧生。而去年7月16日发生的7.8级地震,更将南岛的峡湾地区向澳洲推近了约12英寸。

        尽管如此,地震毕竟有其不可预测性。减少地震对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离不开日常防震减灾教育。新西兰的防震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早于上世纪60年代,新西兰就已开始将特制的橡胶垫用于建筑物的基础来隔震,并通过立法确保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大力提倡和推广具有抗震性能的轻型木结构建筑,对民居抗震建设实施完善和严格的监管措施。此外,政府非常重视对公民的防灾减灾教育,专门印制的防灾手册基本上做到了人手一册。

        正如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地质学教授玛莎·萨维奇所说,这次地震规模跟海地地震差不多,但损失却小很多。虽然不少房屋外墙倒塌,但房屋的基本结构仍保存完整。同时,人们的防震逃生意识也非常高。在此次大地震中,许多人就是靠平时积累的救灾和逃生经验逃生的。

        图为在新西兰地震中受损的房屋。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