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9月07日 星期二

    顶得住传统发展模式的压力,抗得住一时快慢得失的干扰,守得住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底线——

    香洲:生态文明之城的现代样本

    《 光明日报 》( 2010年09月07日   04 版)
    “守住我们的生态底线”——珠海市人大副主任、香洲区委书记尤镇城

        8月的南中国大地,白云如絮,碧空如洗。

        珠江口西岸海滨花园城市珠海如同青山碧海怀抱中的串串珍珠、万顷碧波托举起的粒粒宝石,在亚热带阳光下闪耀着生态文明之城的夺目光彩。

        沿着京珠高速一路南下而至山海相拥中风情万种的情侣路和陆岛相望处海风醉人的十字门,置身于如此繁花似锦、休闲浪漫的珠海市主城区香洲,难怪这里近百万新老移民陶醉其中而乐不思蜀,更难怪这里的特区人宁愿舍弃一时的高速增长,也要守护好生态家园的发展底线。以香洲为蓝本,“而立之年”的珠海经济特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上,向处在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动植物物种大量灭绝的当今世界交出了怎样一份“不一样”的答卷? 

        “100万美元以下项目,不上!”    

        20世纪90年代初,毗邻港澳的珠三角地区成为第一轮港澳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的主战场,而与澳门陆路相连的珠海市香洲区更是占尽天时地利。有外商相中了珠海与中山交界处的香洲区金鼎镇工业园区,兴冲冲地筹建“两头在外”的刹车皮厂和丝麻制造厂。令外商没有想到的是,如此具有良好海外市场的两大“来料加工”项目,竟然被诞生不久的香洲区政府和刚刚“洗脚上田”的金鼎镇镇领导们的一口回绝!时任金鼎镇镇长助理的彭甦回忆说,虽然当时我们急于发展经济,但区委、区政府规定了一条对外经济合作必须遵循“环保一票否决”的原则。环保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在实际操作时摸索出了这样一条量化杠杠,一般投资额不满100万美元的“三来一补”加工项目就是生态环境的杀手,不仅破坏环境,附加值低,而且稳定性差,生命周期短。我们有个理念,乱发展不如不发展,一时没有实力美化环境不要紧,但决不能破坏环境。

        香洲区环保局局长林常青说,在当时全国各地持续升温的“招商热”和方兴未艾的工业化浪潮冲击下,环保部门在经济发展和战略决策中不是可有可无的配角,一切投资决策和招商项目取舍,最终都要由环保说了算。珠海近乎苛刻而超前的环境立法、评估、审批和监督成为一切引进和建设项目必过的一道“生死关”。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在这道密不透风的环保关口前,被市、区、镇三级政府主动割舍掉的百万美元以下高污染、高耗能项目至少有2000多家。它换来的是今日香洲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绿色、空气、水和一切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资源,是千金难买的“海上云天,天下珠海”的赞誉。

        香洲区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局局长钟德荣说,有专家至今还为香洲没有能更加主动地承接改革开放后第一轮以港澳制造业为主的产业转移而感到遗憾。其实,正因为香洲避免了“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化老路,才有了今天香洲的后发优势,才有了今天的香洲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承接新一轮世界高端服务业转移的优越环境。且香洲的教育强区、科技强区、市政建设和市民幸福感、安全感程度等一点也不逊色于其他城市。作为珠三角地区经济外向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香洲还经受住了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2009年全区GDP663.96亿元,人均GDP达1.13万美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71.69亿元,占GDP比重55.98%;财政总收入达23.18亿元,是2004年的3.04倍。今年上半年,香洲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3.71亿元,同比增长14.1%;实现财政总收入13亿元,同比增长25.3%。

        “牺牲环境的硬指标,不要!”

        当那些不上档次、不成规模、缺乏科技含量的一般加工制造业项目无法跨越香洲区设立的一道道环保门槛时,那些对提升GDP总量和经济增长速度等区域发展硬指标具有举足轻重作用,同时又必须付出更大、更长远环境代价的大工业项目在香洲的命运如何呢?

        据了解,1984年香洲区成立伊始,就有国外某知名投资商给香洲区带来了投资3000万美元的玻璃瓶生产线项目,选址在“香洲之肺”的板樟山麓。玻璃厂投资商没有想到,在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像这样各地求之不得的招商引资大项目竟然会遭到冷遇。香洲人的拒绝令人动容:这里本是美不胜收的地方,不管怎样发展,都要保持空气清新、饮水甜润和山海景观美丽醉人。请原谅,任何牺牲环境的发展指标我们都不能要!因为你工厂的大烟囱会破坏整个香洲的园林化城区景观,你每天产生的噪音和大量排污会让海水变黑变臭,会损害市民的健康和心情。虽然你们的项目就如同一座金山,可为什么要离开你们自己的国家?香洲人渴望富裕,但决不会为了这样的发展和富裕而丢失了本来就山好水好的生存环境!

        舍弃了3000万美元工业项目后,这里代之而起的是每年吸引数千万国内外游客的休闲度假天堂——园明新园。丢弃污染工业造成的财富损失,他们又在文化旅游业中给找了回来。此后,又有一个被誉为“印钞机”的大化工项目把香洲作为落户中国的首选之地。当项目进入环境评价阶段时,再一次被拒之门外。在许多人看来,处在工业化初期的香洲,似乎还没有资格这样不厌其烦地拒绝资本,而执着的香洲人就是不愿意放弃自己所选择的“不一样”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道路。当然,香洲拒绝污染企业的断然举措也来自当时珠海经济特区的土地“四统一”和规划“八不准”,珠海所选择的经济特区发展战略也为香洲的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我们一直是在生态环境优先的前提下来谈发展的硬道理和硬指标的。”香洲区的老领导们说:“宁静休闲,加上空气清新、环境秀丽,是一代代香洲人建设现代化新家园的梦想,我们像给天生丽质的美女化妆一样,一定要让她永远清新雅致、青春常在!事关香洲百年大计的开发建设,我们细心到每建一条新马路都要敲定植什么树,种什么花,纵横行距和高矮错落要考虑到美观立体、色彩协调和四季常青。”

        珠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香洲区委书记尤镇城经常提醒他的同事们,不管外地如何发展,也不管外界有何舆论,我们香洲区作为珠海的核心城区和珠海经济特区的政治、文化和商贸中心,任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硬指标,我们都不能要!

        “遮山挡海的高楼大厦,不建!”

        珠海经济特区成立后不久,曾有一项至今看起来都显得与众不同的地方人大立法条例:为了保障全体公民共享青山碧海的权利,特规定任何高楼大厦都不得遮山挡海,主城区内海平面等高线25米以上地带不得增添任何建筑物。虽然这项属于珠海特有的城市建设规则在进入中国一二线城市房地产业呈现持续“井喷”状态的21世纪后有所突破,但总的来看,“一不遮山二不挡海”却成为香洲城区所有特区建设者的共识。中山大学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魏清泉在纪念特区成立30周年座谈会上说,香洲区如果真正做到一切现代化建筑都为市民眼中“山的青翠”和“海的辽阔”让路,那就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创造了一项了不起的奇迹!

        香洲还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在规划建设主城区揽海绕山的情侣路时,需要炸掉位于香炉湾的一块大礁石,许多香洲人知道这个消息后,纷纷反对炸石,因为那礁石也是香洲生态环境的一部分,还因为那礁石牵动着一代代香洲人越来越深的“恋海情结”。后来,珠海市政府采纳了市民的意见。如今,情侣路曲折蜿蜒依旧,大礁石横卧情侣路路面也同样依旧,人们行车至此无不慢行并道,肃然起敬地避开路中礁石,这块大礁石就这样成了珠海经济特区30年来坚定不移地走建设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一个见证。

        香洲区的满眼绿色和堪称一流的生态环境不仅仅是特区建设者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保护下来的,也包含着一届又一届香洲干群们更加积极努力的城区园林环境建设、管理以及大量的财政投入。据中共香洲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宜生介绍,仅2004年至2009年,香洲区改造市政设施、改善园林绿化等项投入就达13.6亿元。同时,按照国际上海滨花园城市的建设标准,香洲区稳步推进城中旧村改造,目前累计推进33个城中旧村改造项目、共完成145万平方米的现代化花园式居民回迁房建设,人居环境更加优化;香洲区的“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和空气质量级别优良天数始终保持100%。

        暨南大学教授杨少华把香洲建区26年如一日坚持不懈打造生态文明之城的经验归纳为六句话:经济增长追求绿色GDP;城市建设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产业结构偏重高新技术;资本原始积累拒绝来料加工;政务环境让体制创新带动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非高端服务业,不认!”

        在珠海经济特区创办30周年的今天,服务业已成为拉动香洲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香洲区投资促进局局长刘小满说,2009年香洲区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55.9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约80%;在2009年全区引进的431个内外资项目中,现代服务业项目387个,占89.8%;香洲区的产业层次由此得到跨越式的提升,以现代物流、商务、金融、软件信息等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增速加快,同比增长16.3%,占服务业的比重达54.2%。刘小满强调说,2009年初,香洲区一次性开工、投产、签约、动工项目68个,投资额145个亿;2009年底,香洲又举行了67个项目开工、投产、签约、动工仪式,投资额达176.3亿元。仅一个仁恒滨海中心就投资40亿元。目前,全区共引进总部企业24家,其中培育成熟12家,去年以来纳税2.88亿元!尤其是在2008年席卷而来的全球金融危机下,香洲不仅能够沉着应对各种迅雷不及掩耳的金融风暴和前所未有的经济压力,而且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大转型、产业形态大升级、各种主要经济指标逆势上扬和城区竞争力的弯道超车,为珠海市实施“东部大转型,西部大开发”战略,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香洲生态环境优势正在加速转化为城区发展的综合优势,今日香洲招商选资的“胃口”已经上升到了“非高端服务业不认”的高度。尤镇城举例说,比如世邦家居装饰城就是在搬迁了前山老旧企业裕新纺织厂后,经过土地置换和彻底的环境整治而发展起来的区域性装饰材料物流中心。目前,那里已拥有500多家国内外一流品牌经营商,家居装饰类产品覆盖珠海、澳门、中山、江门等周边地区,年销售额超过40亿元。

        面对一个日趋开发成熟和寸土寸金的珠海经济特区的主城区,容纳现代服务业的新载体在哪里?面对土地资源日益稀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遭遇空间瓶颈等发展难题,香洲区的决策者们走出了园区整合转型、拓展发展空间、城区“三旧”改造和完善基础设施等四步妙棋,为大量涌入香洲的现代服务业、研发中心和总部企业让出了一条强身健体的阳光大道。它们中有迁走纺织、服装、制造和五金等零散小企业而投资超过10亿元的世邦家居世界,有在“拱前吉”商贸区落地生根的仁恒滨海中心、中海环宇城,有园区整合转型腾出空间后的联想赛纳打印机研发制造基地,有“三旧”改造后成功引进的世界500强企业百安居、知名连锁酒店城市客栈以及即将横空出世的珠华商业广场、三联集团旧厂房改建、成山集团华南总部基地等现代服务业项目聚集辐射区。一个正在加快实现从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从主体城区向核心城区“两个战略性转变”的生态文明新香洲已经昂首挺立在经济特区的新起点、新征程上。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