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教师节即将来临,这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后的第一个教师节。为了弘扬师德,教育部联合本报等中央主要媒体举办了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评选活动。本报从今天起特辟“教书育人楷模”专栏,将目光锁定全国1600万教师中的杰出代表,陆续报道他们兢兢业业于讲台,尽心尽力于育人的先进事迹,以飨读者。
一脸慈祥、满头银发,略带厚度的黑框眼镜给人沉稳知性的感觉,这就是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姜伯驹。
生于数学世家,16岁考入北京大学,后师从著名数学家江泽涵,青年时便创立了著名的“姜子群”、“姜空间”方法,姜伯驹从一开始就与数学有着不解之缘。作为国际拓扑学领域的专家,70多岁高龄的他始终强调他的第一职责是“教书和育人”。坚守讲台,执鞭从教是他毕生最爱的事业。
“做学问、做事、做人还有很多要学”
1953年,姜伯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在学期间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留校任教后,他成为了江泽涵先生的助手,并逐渐坚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不动点理论和低维拓扑。当时国内这个领域还鲜有人问津。
1964年,姜伯驹通过研究基本群的一个子群,有效地计算了一类较为广泛的空间(包括李群)的Nielsen数。这一工作迅速引起国际拓扑学界的关注,重新激活了Nielsen不动点理论。从此人们把这一子群称为姜子群,把姜子群与基本群重合的空间称为姜空间,从此,姜群、姜空间也成了不动点理论中的常用术语。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他还运用低维拓扑学的理论和方法全面地解决了已有半个多世纪历史的尼尔森不动点猜测,这一成果得到国际学界的广泛称道。
1983年,姜伯驹成为当时北大最年轻的教授,之后是一系列响当当的荣誉:北大数学科学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得者,陈省身数学奖获得者,华罗庚数学奖获得者……然而,当有人称他以“大师”时,老先生却非常谦逊:“大师的资格我不够,做学问、做事情、做人还有很多要学习。”
“姜老师的课堪称完美”
“姜老师是最受我们欢迎的老师之一,我们非常喜欢听他的课。最令我们本科生感动的是,他身为院士,科研工作十分繁忙,但仍坚持亲自批改学生作业。”在北大数学学院说起姜伯驹教授,大家都会说到这一点。
“姜老师亲自改作业,是为了从中找出具有共性的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课方法。”姜伯驹讲课严谨认真、循循善诱是有口皆碑的,有学生形容:“姜老师的课堪称完美。”他表达叙述非常讲究,每个概念的来龙去脉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易于理解,并且经常提出有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
数学学院尤承业教授在做学生的时候曾听过姜伯驹对一个定理的证明,令他惊讶的是,姜老师仅用了一次课就讲完了,并且思路特别清晰,而用一般方法通常要花两星期的课时才能讲述完。
平日里,常有学生到姜伯驹办公室请教问题。他的办公室里挂着两块大黑板,他经常用粉笔和学生们在上面擦擦写写,热烈讨论。在培养人才上,他非但不要求学生因循导师,还鼓励学生另辟蹊径,自主创新。他不惜花费大量时间悉心寻找体现最新思想和成果的材料,组织研究生学习,让他们尽早走上研究工作的前沿,尽快赶上国际数学研究的新水平。
“我首先是一名教师,其次才搞一些研究”。这是姜伯驹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北大数学科学学院集体完成《数学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获得我国教育领域最高奖——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他为有自己的一份贡献而自豪。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他培养了数十名硕士生和博士生,如王诗宬、段海豹、周青等已陆续学成回国,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卓有成就。
“数学系不只是培养数学家”
在教学和科研中,姜伯驹强调数学在其他学科及技术领域的应用。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姜伯驹曾到工厂教学,帮助单位做一些课题,发现这些企业在数学的运用上有很大困难,工程技术人员大都不懂数学,工程问题里从数学模型到计算机纸带穿孔都要老师们来做。当时他就觉得,这是中国数学的尴尬。
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国外的工程界、科学界人士对数学了解的非常多,那些受过很好数学训练或数学系毕业的人也勇于跨行发展,因此国外的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数学的联系非常的密切,数学能够真正帮助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数学系不应该只培养数学家”,姜伯驹认定了这个理念,“我们不能拿老眼光看待,要从学生将来的去向、个人的成长考虑。数学系要培养一大批懂数学的人,懂数学就是要有数学修养,然后到各行各业中去发挥作用。”
为此,他牵头14个院校参加原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数学类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亲自主持了北大数学科学学院的教改工作,把数学系和概率统计系整合起来,组建了科学与工程计算系和信息科学系,成立数学科学学院。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夕,鉴于数学和金融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在他的牵头下,北大数学科学学院又成立了金融数学系。
姜伯驹还非常关心中小学数学教育,他倡导“通过数学培养国民素质”。姜伯驹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国的社会风气都比较重经验轻理论,但数学教育却能担负起理性文明和科学精神启蒙的使命。他认为,最简单的东西,往往也是最本质、最基本的东西,通过对简单的把握,建立思维体系,通过推理,得出的结果往往是惊人的。这就是数学思维,是科学精神。“这是培养独立思考的基本,数学教育是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的重要环节。”
如果从1953年考入北大算起,姜伯驹已经在北大待了56个年头。岁月匆匆,姜伯驹以老骥伏枥的姿态坚守在教学岗位上,以对学生朴素真挚的爱,以兢兢业业的工作诠释着为人师表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