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1月10日 星期日

    从交通巨变看西部十年

    ——访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

    作者: 《光明日报》( 2010年01月10日 06版)

        编者按:2000年1月,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召开西部地区开发会议,研究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任务,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全面展开。10年后的今天,当您再次驻足西部,感受着公路连八方、水运通四海的壮阔时,您不得不为这里的变化而惊叹。西部变得更加美丽而不再遥远。 

        十年来,西部的变化天翻地覆,有物质的日益富足,更有观念的开放进步。而这些变化都离不开交通的飞速发展。一条路改变了一个人,一条路改变了一座城,一条路改变了一个国家――这条路是有形的路,是西部地区的高路入云端、巨轮傍海湾;这条路是无形的路,是西部开发的战略思路,是西部人的奋进之路,更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复兴之路。本报今日特刊发一组西部大开发交通发展的稿件,力图以交通为视角,透视西部十年巨变。 

        记者: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十年来西部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的取得与交通发展密不可分。 

        李盛霖:的确。交通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国务院在《“十五”期西部开发总体规划》中明确指出:“交通是西部开发的第一要务。”可以说,加快西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改善西部地区通行条件,对于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记者:众所周知,我国西部地区多为欠发达地区,交通基础较差,而建设资金又十分不足。十年来,这些问题是怎样破解的? 

        李盛霖:加快西部地区交通发展,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是关键。西部大开发以来,我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加强规划指导的基础上,出台扶持政策,加大对西部交通建设的支持力度。 

        2000年至2008年间,西部地区交通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3386亿元,是新中国成立到1999年50年完成投资总和的5.4倍,交通建设完成投资之大,增长幅度之快,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十年来,在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行业的不懈努力,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规模不断扩大、技术等级加快提升、通达深度明显改善。 

        记者:十年来西部地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李盛霖:可以用一组数字说明:到2008年底,西部地区公路通车里程由1999年的53.3万公里增加到142.1万公里,年均新增公路里程约9.8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由2529公里增加到1.6万多公里;西部地区国道主干线全部建成,规划里程约1.6万公里的西部八条省际通道也将于2010年全部建成。经过十年发展,西部地区初步形成了横连东西、纵贯南北、通江达海、联结周边的骨架公路通道,干线公路的技术等级和服务水平有效提高,与东中部地区的交通联系明显改善。 

        与此同时,内河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内河航道里程由1999年的2.2万公里增加到3.1万公里,生产用码头泊位数达4176个,长江上游已达到三级航道标准,西江干线已达三级及以上航道标准,重庆、泸州、贵港等一批现代化港口初具规模。 

        应该特别提到的是,西部地区农村公路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极大改善了农民群众出行条件。1999年底,西部地区县乡公路里程38万公里,2008年底达60万公里,是1999年的1.58倍;西部地区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20万公里,是1999年的3.2倍。2008年底,西部地区乡镇、建制村公路通达率分别达到98.3%和81.2%;77.5%的乡镇和35%的建制村通了沥青(水泥)路。西部农村交通条件的显著变化,有力地促进了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记者:西部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技术难度高,如何攻克长期困扰西部地区交通建设的技术难题? 

        李盛霖:为了突破这些技术瓶颈,我部于2000年启动了“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计划”,每年有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西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科技攻关。 

        截至目前,西部科技项目计划用近20亿元的财政资金和13亿元的配套资金支持了756个项目的技术研究。这些创新成果在西部地区交通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有效缓解了制约西部地区交通发展的技术瓶颈,提高了科技水平。例如公路方面的科技创新,保证了地质病害集中、施工难度大的山区高速公路――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顺利竣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典范。 

        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计划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据测算,西部项目总经费的投入产出比为1:27,直接经济效益达到800多亿元。 

        西部科技项目的吸引和带动,促进了地方交通科研基础条件改善和提高,提升了西部地区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据统计,在“十一五”期间,财政预算每投入1万元,能够吸引8904元的地方配套资金。 

        记者:如何看待西部地区交通发展的深远意义? 

        李盛霖:要想富,先修路,这是老百姓的呼声。到2008年底,西部地区拥有农村客运车辆12.9万辆,开行线路2.6万条,日发班次31.6万班,年运送旅客约18亿人次,较10年前增长60%、61%、166%和100%。西部地区公路、水路交通条件的改善,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例如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县西北勒乡,由于建设了乡村公路网,为经济发展插上了翅膀,乡财政收入从1998年的2000元增长到2005年的35.3万元,增长了170多倍;内河航道整治和西南水运出海通道建设,使贵州省罗甸县“借水生财”,财政收入近十年增长了50倍。 

        西部交通的跨越式发展改善了经济发展环境,支撑了区域经济发展,加快了城镇化进程。交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运输可靠性和运输效率,有效降低了产品生产和配送成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仅直接拉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而且还带动了钢铁、建材、石化、机械、汽车、旅游、商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据测算,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公路建设对西部地区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约为15%左右。 

        此外,西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数以万计的直接就业机会和更加广泛、长久的间接就业机会,缓解了西部地区就业压力,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西部地区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促进了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提高了国防保障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按照“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到2010年,西部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都将通公路。届时,西部农村地区将形成以县道为骨干、乡村公路为基础的布局合理、干支相连的农村公路网,农民群众将享有更加便捷的交通出行服务。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